观老者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喜欢下班后一个人去公园里走一走。林间湖畔,信步徜徉,无需在意装束仪容,亦不用与人周旋寒暄,无论晴雨寒暑,总能让内心迅速获得宁静。公园里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居多,中年人次之,年轻人最少。除了健身、跳舞,老人们最爱聚在一起下棋或打牌。

有一次,我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时,看到两位老人在下象棋,身边还围了四五位观棋的老人。我加入观棋的队伍,只见一子刚落定,便有看客急切地摆手道:“你的马怎么能往这儿跳呢?人家是连环炮啊。”闻言,执子者不紧不慢地从棋盘上拿起刚落下的棋子,像是自问又像是求助似的呢喃道:“那跳到哪儿呢?”“跳到这儿!”另一位看客眼明手快地指向棋盘上的一处。“嗯。”执子者微微颔首,随即从善如流,依言落子。我赶忙去看对弈者的反应,只见对方一脸云淡风轻,对对手的悔棋和求助外援视若无睹。我心想,下棋时偶尔悔棋也是有的,若是对手宽容大度,便不会太计较。

可是接下来的情景几乎令我惊掉下巴。短短十分钟,对弈的双方各自悔棋不下于五次,而且观棋者个个踊跃建言,争相献计,硬是把一场楚汉争霸演绎成了七雄逐鹿。在我浅薄的认知里,对弈向来看重“落子无悔”,旁观者讲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可是眼下,观棋人尽情支招,执子者任意悔棋,关键还都做得顺理成章、行云流水,毫无忸怩歉疚之态,当真让我开了眼,他们开心就好。

同样是在这个公园,去年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目睹两位老人坐在湖畔的巨石上对弈。当时我正临湖观鱼,见他们下得认真,便没有走近打扰。“潦水尽而寒潭清”的时节,向晚的公园仿佛被装进了冰箱,冷气森森,处处透着萧索。湖风阵阵,掠水而来,吹得人面上仿佛打上一层严霜,骨骼也被这风搅得酸痛不已,像是霰雪冲入了门户,身体不时用战栗表达着对寒冷的抗议。对弈的老者也和我一样瑟缩着身子,只是仍专注于棋局,灰白的须发像是河畔枯瘦的秋草,流露出一种饱经沧桑却坚忍不拔的意味。偶尔有人路过,好奇地打量他们一下,随即便被寒风催赶着逃之夭夭。后来,我同样受不住湖风的反复敲打,转移到离湖稍远的林木间散步,但心思还留在老人那里,时不时朝他们的方向望上一眼。白昼已缩得很短,仿佛节节败退的海潮。天色迅速黯淡下来,湖畔没有灯光,不知什么时候,两位老人已经悄然离去了。

后来,我还在公园见到老人们打牌。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冬阳和暖,照得人身心都惫懒了,生出一种即将春暖花开的错觉。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公园享受这难得的好天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像把一捧珠子撒到绣翠织金的云锦上。沿着公园的小道漫步,突然看到前方聚拢了好些人,有的甚至站到路肩上伸着脖子向里张望。我本以为是公园在开展什么宣传活动,或是有商家在搞促销,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张小桌旁围坐着四位老人在打牌。无论是打牌的还是看牌的,全都一脸肃穆,全神贯注。现场人虽多,却鸦雀无声,阵势堪比香港电影《赌神》里的巅峰对决。再看他们打的牌,不过是最普通的“斗地主”,不明白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看客,还是那句,他们开心就好。

我之前路过一个广场几次,每次都看到老人们在广场上围坐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圈,打牌打得不亦乐乎。后来听一位住在那附近的同事说,老人们约牌的方式非常奇特:某一人手持一根棍子,走到另一人面前,并不开口,就用棍子在对方身前的地面上敲两下,即是发出了邀约。对方也不言语,点点头,即是应邀。我希望能有机会亲眼见一下那情景,必定十分有趣。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