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饼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这个宁静的小镇,有一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字号饼铺。十几年前,我初至小镇时,它便已存在。

那时,饼铺由一对来自马鞍山的中年夫妇经营。岁月流转,他们的儿子加入其中,学习做饼的技艺。再后来,儿子成家生子,老夫妻回了老家,带孙儿上学,饼铺则留给了小夫妻。

男孩清秀腼腆,待人接物热情厚道,恰似其父母。而女孩风风火火,动作略显浮夸,说话也较为粗鲁。常常能听到女孩冲着男孩大声叫嚷,甚至不乏粗俗之语。买饼的人们见状,多是摇头笑笑。

这饼铺生意兴隆,或许是地势优越,或许是老夫妻积攒的人脉深厚,亦或许是小伙子的手艺精湛。总之,前来购买早餐的人络绎不绝。

今早,我又来到这熟悉的饼铺。排队的人不算多,然而却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一位大哥竟将整张饼买下,排在其后的大姐瞬间面露不悦。这位大姐是前面工厂里上夜班的工人,她身着蓝色工装,上面还留有汗渍,尽显夜班的辛劳。

大姐着急地叹了口气,说道:“给我拿几个南瓜饼算了。”此时,女孩正忙着给大哥称饼,头也不抬地回应:“南瓜饼是凉的。”大姐疑问:“凉的啊?”女孩干脆地说:“嗯,你不要就算。”大姐沉默片刻,转身走向隔壁的包子铺。

正在做饼的男孩听闻媳妇如此言语,不由生气起来:“你怎么说话的?”女孩不甘示弱,“你是不是有病,那饼是凉的,我不得和她说清楚啊?我能把凉的卖给她吗?”男孩手握擀面杖,瞪着女孩:“那你也应该好好说话。”眼见两人剑拔弩张,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我赶忙打圆场:“老板,老板娘,锅里饼好了,赶紧给我称五块钱的,我上班要迟到了。”小夫妻俩听了我的话,赶紧忙活起来。

这小小的饼铺,见证了生活的琐碎与不易,也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这里有夫妻间的争吵,有上班族的说笑,更有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着小镇里平凡而又独特的故事。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