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秸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霜降后,立冬前,地里的红高粱又完成了一季的收成。随着最后一根高粱倒下,旋耕机立刻登场,马达轰鸣,齿轮转动,地表上积攒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植被,黄的绿的青的,统统被翻扣下去,地下的黑土在喧哗中登场,宣腾腾松软软却黑黝黝映入眼帘,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在心里完成各种的播种程序。

去穗后的高粱秆,在我们皖北叫秫秸秆,我捡起一根问女儿,这能做什么?她秒回,什么也做不了,现在都不烧柴火了,废柴就只能扔了吧!

我脑海闪过一个画面,冲口而出:“小败活头”。对,就是这几个字,当初年少的我抱着几根秫秸秆,让姥姥做饭烧火时,姥姥一张嘴说的就是“小败活头”。姥姥接过秫秸秆转身出了厨房,小心翼翼地把秫秸秆靠墙摆好,嘴里又开始絮叨着居家过日子的生存经。我在姥姥的絮叨中长大,成家立业,不知不觉中,我传承了姥姥的生存经。

看女儿一脸的不屑,我拿起地上的秫秸秆,高高举起,来来来,我今天帮你恶补一课。去穗后的秫秸秆分三个部分:葶子、秫秸、根须子。

先从去穗说起,有必要提一下高粱收获的过程。收获高粱叫砍秫秫,用镢头将高粱从地面以下寸余深处砍下来,砍秫秫是个巧活,要把握好镢头入土深浅,深了泥多,活累,浅了,土里留一半根须,属于浪费。

砍下后要按一个顺序摆放整齐,方便下一步工作:钎高粱穗。钎下高粱穗,再将秫秸秆捆成秫秸捆,拉到空地,立起来,方便晒干,等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钎高粱穗的活,大多由女性完成,一手握钎秫刀,一手拿秫穗子,稍一用力,穗子从葶子上钎下来。钎高粱穗有光钎穗头和整个葶子钎下两种钎法,目的是为扎笤帚、纳锅拍子、锅篦子、扎馍筐子等创造条件。

高粱穗子脱粒后,也叫扫帚苗子。经巧手捆扎,能扎笤帚、扫面把子,能串刷锅用的炊帚等。

高粱穗子下面是秫秸葶子,能纳锅拍子、串篦子,能做馍筐、针线筐、簸箕、鸟笼,还能做玩具。在女孩手里能做风筝、灯笼和各种小动物,在男孩手里能做眼镜和多种武器模型。秫秸葶子在家庭主妇手里是个金贵物,给孩子们做玩具,被视为浪费。能让孩子做玩具的,大多是边角废料。偶尔也有运气好的时候,能得到两根完整的秫秸葶子的孩子,就会拿着作品到处炫耀。

秫秸秆中的重头戏在秸秆,高粱穗子、葶子是女人的活计,秸秆则是男人的主场。在男人的手中,秸秆能做苫瓦屋棚顶,能做帘子,能做挡子隔开房间,能织箔,能编席子,能扎篱笆墙,还能做床垫铺床用,妥妥的大工程材料。

人生在世需要吃穿住行,高粱米为食材,食材做熟需要燃料,而秫秸秆的根须子,就是最好的燃料。

很多年轻人都会质疑高粱根须的可燃性,可能他们不知道,那个时代的皖北农村,家家户户厨房锅灶旁,都有一个叫风箱的辅助灶具。生火时,用易燃品点燃柴火,在上面放几个高粱根须子,轻轻拉动风箱,有了风的助力,高粱根须迅速燃烧,随着火苗蹿起,锅热水沸,家庭主妇就开始做饭了。高粱同那个时代大多数农作物一样,果实收获后,秸秆也是喂养畜牧或是生活物资的材料,根系才舍得做柴火。

如今,一个季节收获完,秫秸秆也被整体打包待用,只留下干干净净的地面,连根杂草都没有。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会想尽一切方法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随着物资的不断丰富,孩子们已经完全想不出,秫秸秆还能用来做什么,想想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我们亦是。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