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萝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一大怪,萝卜当成水果卖。走街串巷的商贩们,除了卖小吃水果日用品,还有专门卖萝卜的。这萝卜不是用来做菜的,而是用来生吃的。生吃蔬菜在东北最流行,蘸上本地的黄豆大酱,吃起来有一种笑傲江湖的豪迈。亳州流行生吃萝卜,且不需要任何佐料。

在亳州,有两个地方,是非要萝卜不可的。

第一个地方是饭店。大餐之后来个果盘,在很多地方是习惯。在亳州,饭后可以没有果盘,但萝卜必不可少。一只青萝卜,切成十块左右,放在白色盘子里,青白相衬下,萝卜绿油油、水汪汪,让人垂涎欲滴。拿起来吃上一块,汁水四溢,清新怡人,酸甜苦辣顿时消失无踪,只剩下满口清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饱食之后吃萝卜,比水果更健康。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多,易产生饱腹感,有助于减肥。水果的营养物质多,无法被充分吸收,造成浪费,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致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

第二个地方是浴池。亳州浴池业兴盛,不仅浴池多,而且服务项目多,性价比高。晚清名臣姜桂题1915年衣锦还乡,请来宁波高级建筑师,在亳州老城盖了一座宏伟的大观楼,内有戏楼、茶楼、饭店、旅馆、浴池,浴池名大观园。大观园上下两层,红底白花,富丽堂皇,内有一个大水池、五个盆池、悬池,有供客人使用的单间,放在今天也算得上高档消费场所。为提高服务质量,大观园还曾从扬州请来搓背工、修脚工、理发工,自此浴池业在亳州久盛不衰。亳州浴池众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药市上午结束,药商们下午无事,就聚在浴池打牌饮茶,休闲社交。沐浴出汗多,浴后口干舌燥,身体虚弱,需要快速补充水分,萝卜是亳州人的首选。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又说“萝卜白菜保平安”,萝卜无疑在中华饮食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萝卜的栽培种植历史悠久,《诗经》就有记载,《齐民要术》介绍了萝卜的栽培方法。元代王祯《农书》记载,萝卜一年四季皆有出产,且名称不同,只有秋季才名为“萝卜”。他对萝卜极为推崇:“美者,生熟皆可食”,可见当时生吃萝卜已经颇为流行。宋人最会吃,将萝卜视为养生佳品,是吃汤饼的标配,因为汤饼“大热”,需要萝卜“解其性”,吃法应该是饭后生食。明朝《明宫史》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也是生吃之法。今天,生吃萝卜也流行于全国很多地方。

亳州人喜生吃萝卜,自然擅长种植,著名的有秦大元萝卜与穿心红辣萝卜。

秦大元萝卜产于亳州城南双沟镇秦大元村,当地世代以种菜闻名,独特的水土成就了优质的萝卜,当地人自豪地认为“乾隆皇帝都来吃过”。走进秦大元村的萝卜地,萝卜皮、缨子都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甜气息。一个个萝卜,争先恐后往外钻,现场拔起一棵,拿刀一切,随着清脆的嚓嚓声,萝卜裂开,吃上一块,爽口生津,甘甜止渴,没有一丝辛辣。切萝卜的声音,是判断萝卜是否脆的标志,秦大元萝卜号称“咳嗽一下震八瓣”,远近闻名。

穿心红辣萝卜产于城南八角台周围一里左右,特点是酥脆如梨,甜中含微辣,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美味开胃小菜。切开萝卜,可以看到有一道红线纵穿中心,颜色鲜艳,如同血染。穿心红辣萝卜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是一味良药,亳州有谚语云:“吃辣萝卜喝热茶,大夫饿得满街爬。”据说,亳州曾有人患病遍请名医无效,请来“北京四大名医”中的施今墨。施今墨开药,药引中有“八角台穿心红萝卜一只”,可见施今墨知识之渊博,亦可见穿心红萝卜名气之大。

水果萝卜品种众多,全国有80多个品种,逐渐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亳州人行走全国,爱吃萝卜的习惯不改。我在北京工作,虽然吃不到亳州的萝卜,但经常会买北京心里美萝卜、天津蓟县的沙窝萝卜来吃,聊解思乡之味。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