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为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看一部电视剧,很欣赏剧中的一个人物,每当遇到困境时,她总是说,这样呢,也没什么不好,就当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吧。然后,她就自己给自己鼓劲,面带笑容,平静而从容,积极努力地去应对眼前的事情。

这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莫名地感动。尤其是这个自信乐观的女孩眼中的光彩,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闪烁着温暖和希望,隔着屏幕,仿佛能溢出来。

我想起另外一双眼睛,她眼里也有这样如春天般温煦又闪亮的光芒。她不是编剧虚构的人物,而是切切实实生活在我们身边,集市上一个卖豆腐的女孩,平平凡凡,却活得像春天一般明亮美好。

郊外的集市开了有好几年了,我们离集市不远,沿着林荫道一直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周末没事,总会早早起来去赶集,集市上的菜蔬水果都很新鲜,有不少都是附近的人家自己在菜园里种的,自己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来了。集市的烟火气很浓郁,也十分亲切家常。

女孩的豆腐摊位在集市东南角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但她的摊位前却是最热闹拥挤的,常常能看到一群人在排队。排队的人有新主顾,更多的是老主顾。邻居徐大娘是她家的老主顾,每次逢集就去排队买,我也是跟着邻居徐大娘去后才知道她家的豆腐的确好,传统做法,豆香浓郁。不止有豆腐,还有豆腐皮,薄而劲道。还有豆腐干、豆泡,自制的各种各样的小咸菜。

女孩的豆腐摊位前用两根竹竿还挂起一个条幅,上面写着沈家豆腐。女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几代人做豆腐的小手工家庭。起先,在集市上卖豆腐的是女孩的父母,偶尔也会看到女孩,女孩的哥哥和妹妹。女孩的妹妹还小,手里总是拿着零食吃着,跟在他们母亲身后。女孩的哥哥戴着眼镜,有几分羞涩,站在豆腐摊前,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熟识的顾客问起来,女孩的母亲很骄傲地说,她的儿子在重点大学读书呢,就喜爱读书,不懂做生意。女孩倒相反,十分活泼,爱说爱笑,麻利灵巧,帮着切豆腐,装袋。她还很有礼貌,一边递给顾客豆腐,一边说着,谢谢!您拿好!您慢走!

渐渐地,很多人都知道集市上有个沈家豆腐,有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自己做豆腐卖豆腐,日子虽不是十分富裕,还很辛苦,但和和气气的,欢声笑语的,一家人倒是蛮快乐的。

然而,却不料,女孩的父亲一天夜里突然得急症走了,女孩的母亲经不住打击,也撒手走了。女孩的哥哥要退学,想去工作养活两个妹妹。女孩却不同意,哥哥学习特别好,放弃了学业太可惜。女孩从小耳濡目染,也时常跟着父亲做豆腐,差不多也学会了父亲的手艺。她给哥哥说,她读书一般,除了喜欢语文,作文写得好,常读一些中外名著外,数理化甚至让她有些头疼。

女孩明年要考大学了,按她平常的成绩,读个大学应该没问题,她本来打算读个师范,学中文。但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了读书,接过家里祖传的手艺,好好做豆腐,不能让沈家豆腐就此消失了。况且生活才是最现实的事。

不多久,沈家豆腐的牌子又明亮地出现在集市上。女孩为父母的不幸离去而伤心难过,但她更知道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她唯有坚强乐观地撑起这个家,才是父母最想看到的。起初,一些人不能理解,父母不在了,怎么还有心情笑出来,该是整天愁眉苦脸才是。慢慢地,人们也就明白了女孩的坚强和不易,内心里对她佩服不已。

每次去集市,看到女孩眼中的光彩,我不由得会想起古人的一个词语,与物为春。她就像一株从漫长的冬天跋涉而来的植物,蕴藏着春天的盎然生机,在阳光下,长成一树郁郁葱葱的春天,成为集市上温暖人心的风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