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还未完全褪去,立夏已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夏,四月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传统中医认为,夏季主“长”,阳气日益旺盛,新陈代谢加快,人体也需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做好养护。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养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立夏时光,养生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那时,农村物资匮乏,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用营养品来养生了。但不识字的母亲,却是个充满智慧与办法的人。她从姥姥那里听来一句俗谚:“立夏吃三鲜,一年病不沾。”从此,这句俗谚便深深印在她的心里。每到立夏,母亲就会想尽办法,变着花样为我们制作“三鲜”美食。
苋菜是三鲜之一。
记忆里,母亲总是早早地去菜园采摘新鲜的苋菜。那一抹鲜艳的紫红色,在母亲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她会用苋菜做香气四溢的苋菜油馍。将洗净切碎的苋菜与面粉、鸡蛋等混合,搅拌成面糊,然后倒入烧热的锅中,慢慢摊成薄饼。随着滋滋的声响,苋菜的清香与面饼的麦香相互交融,不一会儿,金黄酥脆的苋菜油馍就出锅了。咬上一口,外酥里嫩,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母亲还会用苋菜煮鸡蛋汤,苋菜的紫红与鸡蛋的金黄在汤中交织,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那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有时,母亲也会做凉拌苋菜,配上蒜末、香油,清爽可口,是夏日里绝佳的开胃小菜。
蚕豆也是立夏三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亲会用蚕豆煮出香喷喷的蚕豆稀饭。将蚕豆与大米一同放入锅中,慢慢熬煮。随着时间的推移,蚕豆的软糯与大米的醇香完美融合,煮出的稀饭浓稠香甜。母亲还会把蚕豆煮熟,让我们当零食吃。剥开嫩绿的蚕豆壳,露出饱满的豆粒,放入口中,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空闲时,母亲还会把蚕豆剥皮,与青椒一起炒制。青椒的辣味与蚕豆的清甜相互碰撞,别具一番风味。
蒜薹是三鲜中的最后一味。母亲最常做的是腌蒜薹,这是最省事的吃法。将蒜薹洗净晾干,放入坛中,加入适量的盐、醋等调料腌制。不过,腌制的蒜薹太辣,我们小孩子都不太习惯,而且吃完后,嘴巴里的蒜味久久不散。炒蒜薹则去除了那股辛辣,变得美味可口。
长大后,我才知道立夏时节的这三种蔬菜都有着各自的功用。苋菜能够清热解毒,除湿止痢;蚕豆性甘、平,富含胆石碱、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微量元素;蒜薹中含有大蒜素和大蒜新素,是“天然的抗生素”。而母亲,或许并不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她只是遵循着传统,应时而吃。她用那双勤劳的手,为我们烹饪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一家人深深的爱。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立夏时节的美食也变得丰富多样。但每当立夏来临,我总会想起母亲做的“三鲜”,想起那些在农村度过的简单却温馨的立夏时光。
(侯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