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坐公交车回老家。因是始发车,上车时人并不多,我选择坐在最后一排,一是方便后来乘客上下车,二是还可以好好欣赏一下窗外的自然风光。
车在闹市区徐徐开动,车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张老师,好久不见了,您今天又要下乡泡温泉吧?”司机师傅热情地打着招呼。
“是啊,昨天刚出去旅游回来,想泡泡澡放松放松!”
上车的是位七十来岁的退休老师,看来他是坐车的常客。这位张老师尽管已满头白发,但他上车依然脚步利索,目光炯炯有神。只见他左手拎着一个布袋,布袋里像是装着洗澡用品,右手拿着一个大容量的玻璃杯,里面泡着浓茶。
司机师傅说的温泉其实就是一个大澡堂,在我老家集镇上,该澡堂宽敞明亮,池水是天然泉水自动涌出,干净柔和。城里不少退休人员空闲时都愿乘公交车前去泡澡休闲。
张老师坐在我前排,很快我们就搭上了话。
张老师退休前是教化学的,经常坐公交车下乡泡温泉,一杯茶水,一小袋花生米,再小酌二两白酒,一泡就是大半天,这已是他多年形成的习惯了。
“这次旅游一定收获不小吧?”我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是啊,不看不知道,一比就发现我们的旅游工作还有许多事要做啊!”张老师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张老师看我对历史文化挺熟悉的,我们的谈话也越来越投机。他说外地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得好,每一个旅游景点就像一本教科书,既有历史古迹实体的视觉震撼,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着实让人受益满满。这就好比一片森林,如果没有阳光的光合作用,树木再多也只能绿色一片,绝不能产生大量负氧离子来。张老师不愧是化学老师,时时不忘本行。
张老师喝了两口浓茶,似乎精神更足了。他说,我们亳州的旅游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光红色资源就将近五十处,再加上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这可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啊。关键是我们要把这些古迹、遗址盘活起来,把隐含在背后的故事讲精彩、人物讲鲜活,要将史志文化变成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旅游项目中去,特别是建安文学,要把它的俊爽刚健风格张扬出来,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曹氏父子的诗韵风华,不能老是带着游客看土堆、陵园、展览馆等。
越听越感觉张老师不像是教化学的,倒像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历史老师、语文老师。车里很静,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张老师身上,时不时为他的观点点头称赞。
公交车到了临时中转客站,上来三个年轻人。
“最近,你们仨捣鼓药材没有少赚吧?”又是司机师傅先开了口。
“还行,就是辛苦点,虽然利润不多,但风险小。”其中一位年轻人笑嘻嘻地回答道。
原来这三个年轻人也是坐车的常客,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都是在农村长大,对地产中药材比较了解,所以打算在中药材买卖上闯一闯、试一试。三人一拍即合,就合伙做起了药材小买卖,从农户家收购地产药材后随即转手到周边集镇市场上卖,赚个差价。每次完成一单生意后,他们都会和司机师傅分享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这也许就是年轻人直率坦诚、活力四射、敢闯敢试的真实体现吧。
“干得不错!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开始时不要好高骛远。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看到不怕吃苦又勇于自我创业的年轻人,张老师的话题也跟着转移了。
车出了城区,看见一位一手抱着不满周岁的婴儿,一手拎着婴儿车,身后还跟着大一点的孩子的年轻妈妈上了车。可能婴儿车坏了,不能折叠起来,只能放在过道上。为防止婴儿车来回滑动,只见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用脚使劲顶着车轮,让婴儿车纹丝不动。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甘寂寞的大宝宝居然背起了唐诗。
看到不到两岁的小朋友竟能把一首诗完完整整地背下来,而且用的还是普通话,满车的人投来了惊叹的目光,赞不绝口。
“大家可知道,这位诗人李绅是哪个地方的人吗?”
张老师的一句话把大家问得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人们在刚会说话时就开始学了,而且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作者李绅是我们亳州人呢?
这次回老家之行,虽然已过去两个多月了,但车上遇到的那位张老师,久久让我难以忘怀:一位文理兼备的退休教师,清高而不孤傲,谦虚而不自卑,始终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