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日前从全市人大城建环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地表水环境明显改善。对照全市水环境质量考核要求,2016年4月21日,市政府发布了《亳州市涡河(义门大桥、岳坊大桥)、西淝河利辛段水体达标方案》,对涡河、西淝河两条劣V类水质的不达标水体,制定了限期达标措施。方案实施以来,全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省水办通报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首位;2018年4个国控考核断面均完成或优于考核目标,因水质改善较好,获得了1900万元省级生态补偿资金,补偿金额位居全省第三位;2019年水质持续改善,1-2月份获得了350万元省级生态补偿资金。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居全省前列。为彻底改善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7座,实际处理能力为每天48.2万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80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49万吨;全市6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和13个省级以下工业集聚区均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政府驻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
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实施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20个、在建50个,预计到2020年全市可按计划完成230个建制村的目标;各县区均划定了禁养区范围,全市禁养区内308家养殖场现已全部关闭或搬迁,截至今年4月,我市共有287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建成了治污设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为91%,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认真开展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2018年全市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4167条,为下一步整治工作摸清了底数。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全市36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28条,其中市本级12条已完成10条,完成地级市整治80%以上的治理目标。启动了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蒙城县北淝河湿地公园、利辛西淝河湿地公园和阚泽省级湿地公园等4个湿地公园建设工作;蒙城县完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县建设,建成了鲲鹏湖等4个水体公园,疏通白洋河等3条河道的水系;利辛县实施了城区水系沟通示范工程,打造“八纵六横”14条沟河交错的水网格局。生态保护红线涉及我市的有6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清水通道维护区、茨淮新河、西淝河、澥河水体及200米滨岸带等,目前初步达到生态红线保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