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和老槐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从前,亳州南门大街(今亳州市区人民南路)路西,黉学巷口南侧,两街相交的西南拐角处,有一座庙宇,叫三官庙,所敬神灵是天、地、水三神。三神像虽为泥胎,但所塑与众不同。“文革”期间,神像被扒掉,砸烂。砸烂时发现一个秘密:神像不仅表面塑得细腻逼真,还塑有内脏,每尊神像躯体内都安有铜肝、铜肺、铜心肠等,制作十分精巧。

据碑载此庙为大明正德年间所修。庙门外临街有一株古槐,相传与庙同龄。这株槐树粗三围,高约三丈,绿叶满枝。此槐十分奇特,中心已空,如屋状,面东有门洞,但在门里竖出一块不曾朽坏的槐板,有门扇大小,掩住“树屋”,十分古巧别致。

有人俏皮地说:“此庙香火早废,庙中神灵都附在门前的槐树上,所以这棵古槐返老还童,枝叶茂盛。”

这座三官庙,新中国成立后为一家姓宋的所居。宋先生(人称宋老头)对庙宇、神像都保护得很好,逢年过节还为其焚香。为了保护神像,他在室内还特意垒了一道高墙,将神像隔在墙后,一般人谁也不知道夹壁中还藏有几尊神像。但“文革”时还是被扒出砸掉,所幸古槐依旧。

上世纪九十年代,亳州南门大街(人民南路)决定开发重建。根据规划,三官庙和门前古槐正当街心,就是说这座明代庙宇和古槐即将毁于一旦。时值炎热的夏季,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大约9点钟的时候,忽然有人发现:这株古槐的枝叶上“吧嗒吧嗒”地往下滴水。人们想到这棵槐树的生命即将结束,有人自然喊道:“老槐树哭了!”于是很多街坊、路人都跑过来看,并且纷纷议论。

据了解,大槐树流泪其实一点也不稀罕。那天早晨,大雾弥漫,雾遇槐叶,凝成水珠,从树上滴下,也是很自然的事。人们不明就里,便误认为是老槐树哭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