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为何要建古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相国,他和古城集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古城集是他建设起来的呢?两千多年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楚国相国,真的到过古城集吗?其实在古城有这么一个传说。

相传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力日益增强,疆土不断地向周围国家扩张,兵力更加的强盛,名将也是横扫四方,使各国闻之丧胆,惶惶不安。当秦国对西周、三晋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后,顺势往东持续稳健推进,对楚国的威胁进一步增加。当时秦国的军队距离楚国都城陈都仅有一百六十多里,楚国在合纵伐秦失利之后,国势也随之快速地衰弱。楚考烈王忧心难眠,一时之间是无计可施,相国春申君便召集门客共商国计。

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战国四公子”。他们四处招揽门客,笼络一些身怀绝技的能人异士。这些门客当时人数达到三千多人。

后来,春申君向楚考烈王进言:如今秦军距离都城很近,楚国和秦国的战事可能要持续很久,不如迁都东去,以缓解目前楚国面临的压力。楚考烈王思考良久,才说道:“相国,迁都关系到楚国的国运,关系到楚国子民的性命安危,如此大事,相国要谨慎为之,一切交由相国办理。”

春申君便带领众多门客,出都城东门,走水路一路向东。船只转入夏淝水往东南方向慢慢行驶,一众人坐在船上边谈边说或忧国或忧民,同时也注意观看两岸的风景。船只日出而行,日落而息。

一天早上,船只正在行驶之间,众人突然发现,迎着太阳的方向,天空中的云层出现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云层下霞光万道,紫金之气飘然升起。众人惊愕万分,随即停下船只,船只马上靠近了夏淝水南岸,皆牵战马扶鞍上蹬迅速迎着霞光的方向奔去。没跑多久,发现云层慢慢退去,风景不再。远远看去一片雾气蒙蒙。这块起雾的地方范围不是很大,众人骑着马围着薄雾跑了一圈。一位门客走到春申君面前说道:相国,此乃龙兴之地,请相国斟酌。春申君大喜,决定在此处建都。(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宫集镇。楚国钜阳城遗址亦叫殿顶子遗址,是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春申君心思缜密,迁都是个大工程,军队如何设防?大量的迁移民众如何安置?一位门客进言,都城建在夏淝水南岸,我们应该在夏淝水北岸设防,同时可以安置迁移的民众。

于是,众人在春申君的带领下渡水到了夏淝水北岸,骑马察看地形,忽然一条弯曲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时值春夏之交,河中长满了芦苇,随风舞动,仿佛对他们表示欢迎。

春申君站在河岸上环视四周,发现脚下这块土地略高于四周,地势平坦。转头问那位门客,此处如何?门客再次环视四周,仔细察看,回答道:相国,此地甚好,依水而建。这条河中长满了芦草就叫芦草沟吧。就这样古城在楚国相国春申君的带领下在芦草沟畔建立了起来。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徒于钜阳”。古城和钜阳城是同一时期老城。

谯城区古城镇历史悠久,城镇建设已有两千多年,民间群众相传,古城集有两个故城遗址,战国城遗址和汉朝城遗址。战国城遗址在以古城小学为中心的附近,目前存在古城小学西的“隅子顶”,地势高于周围两米多,解放后群众建房时,发现了大量楚国时期的钱币,蚁鼻钱和残缺的郢爰,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铜器。这些东西的发现,也说明在战国时期古城是一个繁荣的地方。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