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公布

新增12处,大多与“酒”有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历史建筑是留存乡愁记忆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近日,我市公布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至此,全市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增至146处。

古井集团窖池群

彰显“华夏酒城”特色

亳州自古以“酒乡”著称,遍布着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白酒酿造厂区。此次公布的第五批12处历史建筑大多与白酒有关,古井酒厂酿酒二车间-1、酿酒二车间-2、酿酒二车间-3、酿酒二车间-4,三车间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筑面积在4700平方米以上,自建成一直发挥着酿酒功能延续至今,1层钢混结构,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具有典型工业厂房建筑特征,在酿酒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生动展现了酿酒工艺的发展与传承。

金不换酒厂入选的6处历史建筑分别为魏王酒文化影壁墙、酿酒锅炉冷却塔、地下酒窖、酿酒四车间、酿酒五车间、酿酒六车间,6处历史建筑随着1958年建厂初期被陆续建造。

据了解,魏王酒文化影壁墙为砖混结构,采用瓷片进行马赛克拼贴工艺,在当时属于先进典型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学技术价值;酿酒锅炉冷却塔共有2座,作为酿酒工艺附属物,反映了一定时期的酿酒技术,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与活化展示价值;地下酒窖面积近100平方米,原为地下防空洞,现作为储酒功能使用,较好地发挥了地下空间恒温恒湿的优点,通过功能转换使其达到永续传承;酿酒四车间、酿酒五车间、酿酒六车间面积分别在1000-1400平方米,自建厂至今一直延续其酿酒功能,反映了酒厂悠久连绵的历史文化。

金不换集团酿酒锅炉冷却塔

赓续传统地域文化

每一处历史建筑都是历史文化的承载。据介绍,我市将继续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手段,以系统普查为基础,以应保尽保为原则,护卫好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珍贵遗产。

“通过强化部门间的联动,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普查方向在白酒酿造领域,不仅发掘了众多酒厂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还进行了广泛的历史文化价值梳理。这不仅是对我市白酒酿造历史的一次深入挖掘,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工艺并存的独特风貌的认可。

科技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市依托科技手段完成了历史建筑的测绘和建档工作,形成了激光点云模型、CAD图纸、三维倾斜模型等科技成果。这些科技赋能的手段不仅提升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全力推动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工作,确保每一处历史建筑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弘扬“亳文化”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保护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使之永续传承早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市县一体化”管理体制为抓手,建立了全域覆盖、全面管控、全程管理的多级管理机制,并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颁布出台了《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规章文件,制定出台了《亳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先后修缮、编制了8部保护规划。

我市坚持“原真性保护、功能性提升”的原则,关注名城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名城人文魅力的展示,从“拆改留”向“留改拆”转变,从“分散保护”向“协同保护”转变,从“冻结保护”向“保用结合”转变,持续提升保护成效。

目前,我市已划定2.77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从影响古城营建、凸显城市特色、见证历史文脉、传递历史信息的历史轴线、历史景观、历史水系、传统街巷等多个层面确定了历史城区的保护内容,保护对象逐年增多,现有3座名城、1座名镇、3片街区、146处历史建筑。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