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光荣上升装甲兵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坦克及装甲部队很快替代了骑兵部队的许多作用。在华东军区高层领导的一次会议上,大家一致希望保留这支英雄的部队。陈毅司令员说:“美国有个骑兵第1师,虽然他们早就没骑兵了,但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已是一支机械化的机动部队了。我们这支骑兵,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特色”,说到这里,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主张编成装甲部队!”
战车独立6团在商丘。
1952年5月20日,骑兵25团与原战车独立6团合编为华东军区装甲兵新的战车独立6团,移防河南省商丘县朱集。全团在大操场集合,朱传贤团长宣布了整编命令。团领导班子以骑兵25团的领导干部为主。团党委提出响亮口号“光荣上升装甲兵!”
骑兵上升为装甲兵是骑兵25团最好的延伸和发展,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骑兵团的优良传统,再立新功。
李县长紧急求援
自从骑兵25团奉命北上商丘改编为战车独立6团,亳县当地残存的土匪又开始逐步聚集,蠢蠢欲动。
1953年1月27日,大年初二上午8时许,一辆飞驰而来的苏式吉普车停在团司令部门前,车上走下来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自称是亳县李县长,有急事要见朱传贤团长、郭萍政委、孟昭贤副团长兼参谋长。
他一见到团领导便和他们紧紧握起手来,原来此人正是原骑兵25团驻防亳县时的李如沆县长,彼此一起工作2年多,相互非常熟悉。
李县长开门见山地说:“我来紧急求援。”他介绍道:1953年1月中旬,该县东北大彦集一带,发生“白带子会”反革命暴乱。“白带子会”成员以胳膊上扎根白布带子为标志,其首领自称为“天王”,并封大臣、后、妃,以反动迷信妖言惑众,胡说他们是“玉帝天兵下凡”,“刀枪不入”,其所到之处,抢劫粮食、侮辱妇女、强迫青年入会。他们还攻占了区公所,杀害了数名区公所干部,抢走了他们的武器。亳县政府当即从公安局派出1个班进剿,结果土匪不断聚集达数百人之多,剿匪分队被土匪全部杀害。他们叫嚣要攻打亳县县城,以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亳县老百姓听说“白带子会”来了,都弃家外逃。县城里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情况十分紧急。
李县长接着说,据他们调查,所谓“白带子会”,实际上就是原来漏网外逃潜伏的国民党残余土匪和反动会道门联合的产物,他们号称1000多人,实则200人至300人。据传言,这次准备攻打亳县县城的土匪是由一名国民党上校特务指挥的,说明这次反革命暴乱是有背景的。
李县长最后说,亳县政府见形势严峻,地方武装已经力不从心,想起了你们骑兵25团。他是天不亮从亳县县城侧门出城的,没敢走正门,就是怕走漏风声。亳县政府请求部队增援,平息反革命暴乱,保卫县政府。
朱传贤团长当场明确表示:立即向上级报告,没有意外将很快派部队去,请李县长回去转告县里的其他领导同志,首先要稳定民心,公开宣扬大部队要到亳县驻防,县政府要为部队准备民房,以威慑和迟滞叛匪攻城。谈话一结束,李县长就匆忙驱车赶回亳县了。
组成临时剿匪大队
敌情就是命令,团常委立即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我团在亳县驻防剿匪时,敌化整为零,我则以小分队出击。这次敌人公开集结,明目张胆地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则是我发挥摩托化快速机动的优势、集中围歼敌人的良好时机,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全歼这股土匪。
会后,团里立即向华东军区装甲兵首长发电请战,并获准出战。
团里随即派出战斗力强、有剿匪作战经验的自行火炮5连(原骑兵3大队)和原骑兵团战斗骨干,组成临时剿匪大队,共计140余人。战士们身穿坦克兵服,头戴坦克兵帽,配备临时从坦克上卸下来的坦克机枪10挺、50式冲锋枪100余支和嘎斯51汽车5辆等。由副团长兼参谋长孟昭贤带队指挥,司令部作战参谋罗文忠参加,干部处长胡广明带两名干事随后跟进做群众工作。当天下午2时,部队乘车由朱集向亳县方向疾驰。
战车独立6团第三届庆功会全体功臣留影。
英勇出击除匪患
我采访到了当年亲临战斗的作战参谋罗文忠叔叔,他详细地叙述了这次剿匪的主要经过:
1月27日下午4时许,临时剿匪大队接近亳县东北的大彦集地区后,下车以搜索队形前进,一路上未见老百姓。临近傍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老乡,得知前面约10华里的张庄今天有“白带子会”活动。
于是,临时剿匪大队以急行军速度到达预定地点,将约50户人家的张庄团团围住。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防止敌人逃跑,部队在村外200米处露营,隐蔽监视村里动态,准备天明进村搜剿。
当晚10时许,为探明村内虚实,孟昭贤令罗文忠带两人到村东头实地侦察。罗文忠等人摸黑猫腰进入村内,没有发现任何动静,原来这个张庄已经是个空村子了。晚11时,部队进入村子,发现“白带子会”确实来过这个村庄,全村老幼弃家外逃,匪徒去向不明。
孟昭贤立即召集连以上干部分析敌情,认定匪徒离此地时间不长,走得不远,极有可能就在附近。根据我军实际情况,还是先组织部队在张庄休息,待天明后再集中力量消灭匪徒。为防匪徒实施“空城计”深夜来袭,孟昭贤在村周围道口派固定哨、制高点派观察哨、巡逻小分队严密戒备,同时命令部队休息时要全副武装、荷枪席地而坐。
1月28日7时,部队刚走出村西头,发现村西2里地远的徐牌村东头的林子里有人群骚动,还伴随着杂乱的嚎叫声。接着有人开始向张庄运动,并用步枪、机枪疯狂地向我军扫射。
见此情景,有的干部战士要求开枪还击,有的要求冲上去消灭敌人。孟昭贤认为不能轻敌大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这批匪徒驱散赶跑,再去一个一个地捉拿归案绝非易事,况且这群匪徒中还有过去漏网潜逃一二年的惯匪。他耐心说服大家,并命令部队迅速原地展开,待敌接近我前沿时再听命令开火,同时在南北两侧各派出约1个排的兵力,等战斗打响后分别从南北两侧迅速出击,务将敌包围全歼。
约8时,敌见我干部战士头戴黑色坦克帽,误以为还是县公安局的地方部队,蜂拥扑来。他们个个臂上系根白布条子,嘴里叽里咕噜念念有词,用步枪、机枪向我军疯狂扫射。
当敌距我军约40米时,孟昭贤一声令下,怒吼的火龙射向敌群,顿时匪徒倒下一片,“刀枪不入”的神话随之破灭。敌掉头往回跑至100余米处,见我军按兵不动正欲转头反扑时,孟昭贤命令部队发起冲锋,除正面进攻外,南北两侧部队分乘嘎斯51汽车快速迂回,包抄攻击,将敌迅速压缩包围在张庄至徐牌村之间的狭小开阔地里。
为了争取瓦解敌人,干部战士一面穿插分割敌群,一面高喊“缴枪不杀”,除死硬顽抗分子和假投降者外,一律采取不杀的政策。在我军指战员英勇冲击和政治攻势下,敌人大部瓦解,少数残匪向包围圈外逃跑,也被我军追歼。
至上午10时,战斗胜利结束,共击毙匪首鲁宇正等以下93名,生俘53人,缴获机枪、长短枪及其他兵器若干,敌无一漏网,我无一伤亡。根据亳县政府要求,战场由地方武装打扫,部队随即乘车开往亳县县城。
此时,部队虽已一夜未眠,两餐未食,但大家几乎忘记了疲劳和饥饿,一路上高唱雄壮的军歌,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亳县政府组织队伍热烈欢迎剿匪部队凯旋,为部队准备了午餐。他们没有想到,昨日紧急求援,忧心忡忡,今天就欢庆胜利,部队来得这么快,胜利来得这么快。
当部队进入县城时,只见红旗招展,爆竹齐鸣,秧歌队、腰鼓队载歌载舞,歌声响彻云霄。望着头戴坦克帽的指战员,听说是当年的骑兵团回来了,人们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威武彪悍的骑兵团如今已变成摩托化铁甲兵了,指挥这次战斗的就是当年淮海战役“骑兵打坦克”英雄大队的大队长(本报将专版刊载“骑兵打坦克”的英勇故事)。
当日下午3时,部队返回商丘朱集营房,罗文忠参谋赶写完战斗报告,经团领导审阅后连夜上报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第2天上午,全团召开了表彰大会。当年5月29日,团里召开了庆功会。
这次剿匪胜利受到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首长的赞扬,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刘涌打来电话,并派人前来慰问和祝贺。安徽省委也指派省委李任之秘书长代表省政府赶来慰问致谢。《人民前线报》《南京解放报》进行了报道。
这次剿匪战斗的胜利,为原骑兵25团参加3年剿匪作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皖北地区剿匪的最后一仗,此后,皖北地区匪患根绝,社会安定,再也没有发生过土匪滋事生乱的事件。
(作者孟秀玲:骑兵25团参谋长孟昭贤之女,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副秘书长,潜心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