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右一)正在为患者进行诊疗
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我市始终是华佗医学传承与发展的核心阵地。如何让华佗千年康复智慧焕发当代活力,为现代康复事业注入传统力量?带着这一课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华佗医学分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亳州市中医院徐经世国医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华佗国医馆负责人王虹。深耕华佗医学研究数十年的她,从理论精髓到实践落地,系统解读了华佗的医学成就,也分享了亳州传承发展华佗医学的探索之路。
“治未病”的康复体系构建
谈及华佗医学最核心的成就,王虹直言,世人多知晓华佗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却常忽略他构建了一套逻辑严密、可落地实践的中医康复体系——这是其留给后世最宝贵的医学财富。在她看来,这套体系的核心可概括为四大维度,每一处都闪耀着超前的医学智慧。
“首先是‘治未病’引领的预防性康复思想,这是华佗康复策略的‘前瞻性灯塔’。”王虹解释,华佗将“上工治未病”视为医学实践的至高追求,在他看来,疾病的预防与病后的防复发,犹如坚固的盾牌,远比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更为重要。这种理念,堪称是康复策略中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五禽戏”的千年导引智慧
为践行这一理念,他创编了“五禽戏”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医疗体操与康复运动处方,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让习练者在运动中舒展筋骨、畅达气血、调和脏腑,既能主动增强体质以减少疾病发生,又能辅助病后康复、延缓衰老。如今“五禽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价值跨越千年的最好证明。此外,华佗强调的“顺应自然节律作息、饮食均衡节制”,即便在现代健康理念中,仍是大众养生的核心遵循。
以“五禽戏”为核心的主动康复策略,是华佗医学成就的另一大亮点。王虹指出,华佗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认为适度运动能让“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就像门轴常转不会朽坏——这种“主动调动人体自身康复潜能”的思想,在当时极具突破性。更难得的是,华佗注重“个体化康复”,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恢复阶段,如同经验丰富的工匠量体裁衣一般,精准指导其选择单种禽戏或组合练习,并调整锻炼强度与频率,“华佗充分展现了个性化治疗的智慧光芒。这种因人而异的康复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康复治疗的个体化原则,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王虹表示。
方药外治相结合的康复保障
在药物与外治结合的综合干预层面,王虹也挖掘出诸多华佗的独到之处。她表示,华佗虽以外科手术闻名于世,但在方药领域同样造诣深厚,宛如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家,能奏响康复的和谐乐章。比如,华佗在患者康复期会依据“辨证论治”调配中药,对正气虚弱者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之药增强抵抗力,对病后残留痰瘀湿热者用针对性药物清除病理产物,对脏腑损伤者则精准调理;外治方面,他将药物制成膏剂外敷或按摩,适用于骨伤、疮疡康复,通过中药熏洗等方式温通经络、缓解疼痛,还借助针灸疏通气血,形成“内服+外用”的全方位康复支持,“这些方法至今仍在中医康复临床中广泛应用,足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
“华佗的康复思想还特别注重‘身心并重’与‘整体观’,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点。”王虹补充道,华佗深刻认识到情志对疾病与康复的影响,其“怒胜思”治疗郡守郁疾的案例,堪称早期心理康复的经典;在康复过程中,他会主动劝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帮助树立康复信心,甚至借助“五禽戏”的练习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实现“身心同治”。同时,他的目光不局限于伤口愈合、骨折连接等局部恢复,更关注患者整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提升,还强调康复需“循序渐进”,根据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劳复”,“这种全面、科学的康复思路,对当代康复医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华佗医学赋能现代康复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华佗医学所蕴含的智慧与理念,为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作为亳州中医药康复事业的实践者,王虹也分享了我市传承发展华佗医学的探索。在她工作的亳州市中医院,“五禽戏”已成为康复科的特色项目,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练习以促进功能恢复,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班,让更多市民感受传统功法的魅力;医院还依据华佗用药理念,为康复期患者辨证开具中药处方,开展膏摩、中药熏洗等外治服务,并设立心理咨询室,结合“五禽戏”进行情志调摄。在全市层面,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医药康复发展,推进康复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还推动中医药与康复产业融合,研发中药康复产品、打造康养旅游项目,让华佗医学真正“活”在当下。
“华佗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承好、发展好。”专访最后,王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华佗康复治疗策略,探索其在现代医学中的更多应用可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华佗千年智慧为亳州乃至全国的康复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传统力量”。
(记者 赵琳琳/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