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凡 整理
三官集南头,原先有一座独特的桥,叫“花瓶桥”。自古以来,修桥多用拱券,或者埋桩为基,但花瓶桥的“桥墩”却是几只大花瓶,花瓶顶上铺设石条,供人车通行。由于造型奇特,一时轰动远近。
传说,古代的三官一带,经常发水,因为离“清油湖”不远,人称“南湖”。庄稼人日子过得特别苦,十年九淹,庄稼歉收,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一年,眼看庄稼熟了,又发起了大水,大地一片汪洋。高粱只露个穗子在水面上,平地能行船。正巧,八仙之中的何仙姑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驾着祥云路过,一见黎民百姓哭天喊地,心下不忍,但盛会又不能缺席,就唤过弟子“花瓶仙子”,吩咐她快去搭救。
花瓶仙子看看地势,抖动拂尘,划出一条大沟,直通清水河。大水顺着清水河注入“赵王河”,流入涡河,积水渐渐退去了。可是,这道大沟挡住了人们的出路,花瓶仙子又挥动拂尘,在沟上点了几点,几只巨大的花瓶凭空降落水中,成了桥墩,几块大石条铺排其上,成了一座美观的石桥。
由于这条沟是花瓶仙子所划,当地人称它为“花瓶沟”,沟上的石桥就被称为“花瓶桥”。花瓶桥造型奇特,屹立多年不倒。
二十世纪学大寨搞运动,由于水位下降,花瓶沟无水,被推成了平地,花瓶桥,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搜集:邢鸣林、李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