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河流传说故事】拖缰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超凡 整理

谯城区观堂镇境内有一条自然渠沟,人称“铁帮铜底万丈深,一眼无法看到头”。这条沟一头勾连着包河,一头奔涡阳境内而去,人称“拖缰沟”,传说是刘秀的战马缰绳在地上拖拉出来的。

当年王莽篡位,带人追杀刘秀。刘秀到彭城联络兄弟,然后从宋国永城奔酂城,再奔向西南方向的南阳。

这一天,刘秀刚过了包河,王莽的兵马就追了过来。远远地,一支冷箭射来,刘秀一仰身,一个叶底藏花,躲到马腹之下。那支箭“笃”的一声,把刘秀手中的两股马缰绳射断了一股。追兵正急,刘秀哪里顾得其他,双手抱住马鞍,任战马自己奔跑,那半截马缰绳拖在地上,只见一道尘土之后泥末飞溅,马缰过处,地上出现一道深沟,泉出一沟清水,一直从耿庄北地拖到了大夏楼,又奔向东南龙山,四十多里一条大沟,又深又陡,水清见底,阻住了王莽的追兵,刘秀暂时得以摆脱追兵,奔南阳而去。

由于这条沟是刘秀的战马缰绳在地上“拖”出来的,老百姓就叫这条沟为“拖缰沟”。由于靠近姜庄,前些年干部反对封建迷信,给改成了“姜沟”,但在涡阳境内,仍然叫作“拖缰沟”,全长四十多里呢。

讲述: 张志堂 焦布泉等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