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再说亳州风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超凡

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曾编过一套文集,叫做《魏览》,俗称皇览——后世此类书均称作“皇览”。既然是专门为皇帝编辑的消闲书,搜集的自然都是天下罕闻的珍闻奇事。这卷书上,记载谯县地理时曾写道:“涡北凤头村,传为成汤故垒。”考古志记载方位,凤头村在今天的汤王陵及其以东的一片区域。“成汤故垒”,当然是成汤称王时候的旧城。

每读到这一段文字,心中都生疑惑:此地既称“凤头村”,那么,有没有凤尾村?有没有凤身村?按理说,传说中的凤凰是一只神鸟,不落无宝之地,岂能只有凤头,而无凤身凤尾之理?这个“凤头村”的得名,是因为曾有凤凰落地,取名纪念?还是亳州有凤凰形状的宝地,而此地恰好处在“凤头”的位置?

这些疑惑存念既久,每每宣之于口,请教于当地知名的老学者,就教于隐居民间的耆老健宿,久无所得,几十年过去了,莫知所衷。

偶读乾隆亳州志,见有凤尾村一条,记云:凤尾村,即宋家店集,去城十八里。本条目,列在“东乡村集”之下,考之方位,应在城市东南方向,大寺集之北的涡河岸边一带。再对应城南弯曲盘旋的“凤尾沟”,思路似乎可以明晰起来。如果可以穿越时空蠡测当时情境,再结合涡河周边形势,一只“凤凰”就栩栩如生起来了。

在涡河之阳的汤王陵左近,古凤头村,是这只凤鸟的头部,她的喙部叼着汤王的陵墓;东西走向的涡河陡然向南弯曲,经过曲涡石大营之南,又折而向东,曲成一个S形的大湾,就是凤凰饱满的胸脯;在尾部坐落一个村庄,叫凤尾村;从凤尾村向西,垂下一条长长的华羽,就是凤尾沟,一直逶迤向西,连接宋汤河。凤尾村并不是终结,向上翘起的尾羽直到大寺集,在这里,古代建有一座“凤凰寺”,香火繁盛,直到“文革”后期才被破坏。可见,当时的僧人建寺院时,也是请了高明地师指点过的。

这一幅图画勾描下来,可以清楚地看到亳州城地形的美妙:涡河如龙,与这只凤凰阴阳媾和,形成太极两仪,二气相交,结育出一块宝地——无独有偶,在尾部的一个村庄里,晚清就孕育出一品大员姜老过,不算是偶然吧?

涡河在大寺闸曾被取直改道,地形有变,它使亳州城又有新的机遇,再萌新的契机。

我们期待亳州这块宝地,在党的十九大春风的吹拂下,老凤清声,再谱新时代发展的高亢旋律。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