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文 李松涛/图
我没见过别人跳圆舞曲之前,先见到陀螺。陀螺在乡间的小路上,被鞭子啪啪地抽着,转速越来越快,舞姿越来越优美,可以一人一鞭子,也可以两条鞭子交替,引得小伙伴们呼朋引伴地在一旁围观,好不热闹。
陀螺是最早的乡间游戏,多以木头、砖头、玻璃瓶等做成。
木头做的陀螺很简单,多以圆木削尖底部,圆木的高度不能太高,多以5-6厘米为宜,太高了重心不稳,在底部削尖的地方,一般要镶嵌一个小铁珠,这样,陀螺抽起来也转速快,转得稳。
木制的陀螺对于一个乡间少年来说,是一项繁琐的大工程,搞不好,还会被刀具削到手,那就麻烦了,也有笨法子,也就是找一块砖头来,用砖头磨一只陀螺。砖头要砸成稍长一些的四方体,先把棱角磨圆,再从底部磨出陀螺尖。皖北的乡间很少有石头,即便有,也被父辈们用来磨镰摸到,哪里舍得借给我们磨陀螺,为此,我们多喜欢在谁家的墙根处下手,墙根处,多有半米左右高度的墙裙,水泥做成,我们抽个空档就下手,转粉沙沙而下,通常做意见砖陀螺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搞不好,会被邻居发现并驱离,一个陀螺磨下来,手也给磨出了血泡。
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好事多磨”这个词,后来,上了初中,每每老师讲起这个词的寓意,我总会脑子跑神儿,想起磨砖陀螺的过程,这不也一样是好事多磨吗?
做陀螺当然也有聪明的法子。找一只用光了墨水的圆形墨水瓶,再找来一只玻璃球,烧化了沥青,把玻璃球粘在墨水瓶口,外面再裹上一层沥青,冷却以后,陀螺就制作好了。墨水瓶做成的陀螺,在我们看来,不光转速麻利,而且墨水瓶的底部还可以大做文章,比如,粘上一些画得花花绿绿图案的纸片,陀螺转起来,形成不同的图案,异常有趣。散学以后,我们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这种墨水瓶陀螺,仿佛繁重的课业和学习的压力被我们用鞭子给一鞭子一鞭子的抽跑了,不愧为一种缓解学习压力的绝妙工具。
墨水瓶陀螺也有弊端,在冬天玩可以,在春天稍暖一些,下面的沥青容易融化,沥青稍软,陀螺的转速又太快,一鞭子不小心,下面的玻璃球就被鞭子给抽飞了,又要重新再烧沥青黏合一次,费时费力。
然而,对于陀螺这样有意思的玩具,谁嫌它费事呢,每一次都乐此不疲的制作,兴高采烈地玩耍,陀螺飞驰,在乡间的小路上迈出与众不同的“舞步”,在地上留下一些颇有趣味的“脚印”,抽陀螺的乡间少年,一会儿就满身大汗,甩掉厚厚的冬衣,再抽几鞭子,也就是在这样一鞭子又一鞭子的过程中,如我一样的乡间少年变成了青年。
如今,玩陀螺的少年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城里的少年在玩起指尖陀螺,把游戏场由乡间小路转向指尖,少了很多趣味,而且因指尖陀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备受诟病。
还是怀念最传统的陀螺,它们,是乡间最早的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