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夜转亳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超凡/整理 柴修岭 等/讲述

传说上古之时,亳州没有城池,是一块空地。后来,是梅城——梅伯国的都城——一夜之间转到了亳州,才有了今天的亳州城。


老辈子人相传,古代的梅城,是“梅伯”的封国,土地肥沃,建了一座很大的城池,一圈城墙,开了四座城门,城里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小巷,烟花妓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样样具有,十分的繁荣兴隆。


说有一年夏天,梅伯去朝廷觐见天子,离开了城市,就任命了一个县官管理城池。这个县官一上任就想搂银子。他天天也不开衙,带着从人在城里闲逛,琢磨着怎么捞钱。


这人是个大胖子,一身肥膘肉,一走动乱颤颤,走不几步就气喘吁吁。又是夏天,骄阳似火,人们怕热,赶城做买卖的不多。县官心想,生意不火爆,就不能多捞钱,白天热,生意不旺,要是改在夜里开市,天凉快,赶城的人就多了。于是,他下令,白天不开城门,夜里挑着灯笼火把开市交易。


一改成夜市,天是凉快了,可颠倒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添了许多麻烦:有钱的打个灯笼还好过,没钱的穷人只能打着火把,满大街的火把,到处都是柴灰。那时人们都用柴火做饭,家家户户都备有柴草,人人打火把,火灾就多了,几乎天天有失火的案例。弄得人人担心,户户受怕。这还不说,最要紧的是夜里做生意,白天就得睡觉。城边口的人们白天睡觉,夜里摸黑,都种不成庄稼,不到几个月,方圆左右田地荒废,野草长得有人把高。眼见得就要缺粮,这可愁坏了土地神。

眼瞅着老百姓要遭灾,职责所在,土地神就在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时,向玉皇大帝报告了梅城县官的作为。玉帝一听,十分震怒:“这狗官,颠倒乾坤,破坏阴阳和顺,不能让他胡作非为!”唤过巡游神,吩咐道:“择一个好地方,把梅城连同百姓搬走!”


巡游神会同土地神下了仙界,站在云头一望,只见西北方向流过来一条大河。沿河向东一处,地势高坦,土质肥沃,风水极佳,适宜居住。就在黎明时分,人们刚刚熟睡之际,施展仙家法力,借了方圆五百里的耕牛,将梅城内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小巷,商行店铺、五行八作和满城百姓摄到了空中,用牛拉着,搬到了涡河岸边。


由于这地方地势高拔,取其高宅之意,特别造了一个“亳”字。


县官睡了一天,天黑醒来一看,城市空了,没有了街道,没有了衙门,没有了店铺,连人影也没有一个,可吓坏了,怕梅伯回来杀他的头,连夜逃之夭夭了。


由于梅城“夜转亳州”,原先的城市“迷失”了,人们又叫这个集镇为“迷城”,叫顺了口,梅城和迷城几乎口音不分了。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