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有这样一种习俗,每逢清明时节,都要折柳,用柳枝串起来三五个烧饼,挂在门楣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门楣之上,是最干净爽利的地方,柳条串起的烧饼一般可以当天就吃掉,另一种方式是待到立夏时来食用,食用方式很别致:那串已然放干了的烧饼,放在水中浸泡,搦碎,打上三两只鸡蛋,些许面粉,和成糊状,用来做成煎饼,不光味道甘美,有一股裹挟着岁月风霜之味,小孩子吃后,还可防止“苦夏”,有独特的养生功效。
青碧的柳枝,长街屹立,一头婀娜的秀发,象征着鲜活的生命力;圆圆的烧饼,象征着万事圆满。经由人那么一串,就好比幸福亲酿,甜蜜自享,也有一种亲手浇开幸福花的寓意。
清明是适合怀旧的节气,一般要去已故的亲人坟前上坟祭拜,而柳枝又谐音“留着”,意思是亲人宛在,那样一串烧饼,好比是献给另一个世界亲人的祭品,人们一般借由这样一个节日,这样一种美味,告知亲人,人间又逢阳春,我们倍加思亲。
串起来的烧饼作为祭品之后,一般是最吉祥的吃食。老人们哪舍得吃,一般交由最娇宠的孩子来吃,孩子们边吃边听大人们讲起清明的习俗,美味之中寄寓着一代又一代故乡人对孝顺的传承。所以,故乡有句俚语叫“柳条串烧饼,不吃是孬种”。意思很明了,一个清明时节不怀念已故先人的人,是要被人唾骂的。
故乡的河边,多植柳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成:在故乡“孝已成风”;皖北大地上的故乡,人们以面食为主,圆圆的烧饼,面团之间麦香四溢,颗颗芝麻,犹如漫天繁星,贴在面团这方小小的天宇上,这又寓意故乡人在吃食上的格局--气吞寰宇。
小小的柳条串烧饼,不仅仅是时令吃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绵延不绝的地域习俗,饱含着当下人对先辈的追思,对孝顺的传承。一个烧饼巴掌小,寄寓的传统意义比天大。
○李丹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