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谭记】年过四十读庄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阿土

昔有“少不读红楼,老不读水浒”之说,今吾续之曰“年过四十读庄子”。何故?四十岁之前当“有为”,四十岁之后则应知“无为”也。早读可能误入歧途,晚读可能悔之晚也。


人生若以八十为限,前半生当奋力“入世”“入俗”,以“争”为主,以“苦”为荣,以“斗”为乐,当 “奋发图强”。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争戴“小红花”,要争前排座位,要“比学赶超”,要当“劳模”,要“敢为人先”,荣誉面前不要羞羞答答。有为方能有位,有劳方能有获。前半生不“为”,后半生无“位”,前半生不“劳”,后半生难以有“获”。“为”是唯一的选择,“位”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获”也可能会有多多少少。种因得果,耕作可能是一样的,收获也许不一定一样。结果无论如何,属于你的那一亩二分地都不能荒废,要好好管控,要“春争日夏争时”,要“春播夏耘秋收冬藏”,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要“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人过四十就不一样了。春华秋实,秋后算账,收与不收,成与不成,得与不得,立与不立,上与不上……已经八九不离十了。这时候读庄子,知“无为清净”,识逍遥自在,顺天应地,能免却烦恼忧愁,能淡泊自然豁达处世。知身外无物,体轻心宽,不至于“积俞厚而愁俞多”,行越远而利欲之心越重。这时候读庄子,知道“及时收手”,不至于得而复失,前功尽弃,甚或身败名裂。当然,四十岁之后的“无为”并不是“不学”“不做”。活到老学到老还是要的,只是学不一定是为了文凭去学,学也不需要考试了,不求甚解可也。做还是要做的,该你做的一定要做,且要做好,毕竟你还没有退下来,你还在拿工资,就是到了拿养老金的年龄也还是要身体力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做”不再是单单为了自己,多多奖掖后进,多做善事好事,多做有益于他人后人的事,如此方得善终。


庄子是消极的也是积极的,庄子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庄子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达可读之,穷亦可读之;贵可读之,贱亦可读之;官可读之,民亦可读之;上去的可读之,没上去的亦可读之;“进去的”要读之,没进去的也要读之。唯少年不宜,少年读不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断章取义,易误入歧途,庸碌无为,未老先衰。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