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明/文 李松涛/图
杀羊羔,这个词儿听起来是那么血腥,但是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这是我们儿时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傍晚时分,通常是村庄里最热闹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村里的打麦场上或者村子中间的开阔地带,疯狂地玩耍,肆意地嬉闹,人人欢蹦乱跳,个个笑逐颜开。看看小伙伴越聚越多,不知谁就会提议道:我们来杀羊羔吧!积极拥护者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嚷着报名:“算我一个,算我一个。”然后纷纷围绕在提议者的周围。如果参与的人还不够,这时有人就会像唱童谣一般唱道:“杀羊羔,卖羊皮,谁不来,剥谁的皮!”谁愿意被剥皮呢?这样一来,大家就都连忙聚拢过来了。
人聚齐了,就有人开始自告奋勇要当杀羊人。杀羊人,是这个游戏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往往由我们伙伴中的领头者担任。实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就要用“石头剪子布”或者“杠子老虎鸡”来一决胜负了。杀羊人选定了,接着就要选“领头羊”了。“领头羊”,往往由身高体壮或者反应机敏者担任。其余的就只能当“小羊羔”了。“小羊羔”排在“领头羊”的后面,一个接一个紧紧拉着前面伙伴的衣服。
游戏开始了。杀羊人站在队伍最前面,虎视眈眈地盯着羊群,“领头羊”和“小羊羔”们则机警地注视着杀羊人的一举一动。可是杀羊人却并不急,他弓着腰,盯着羊群,做着霍霍磨刀的样子。
“领头羊”就会问:“你干吗呢?”
杀羊人就说:“我磨刀呢。”
“领头羊”又问:“你磨刀干什么?”
杀羊人说:“杀你家的小羊羔。”
“领头羊”问:“为什么?”
杀羊人回答:“你家羊羔吃俺家麦苗。”
“领头羊”问:“不能不杀吗?”
杀羊人恶狠狠地说:“不能!”
话音未落,便出其不意猛地向一侧扑去,“领头羊”连忙张开双臂上前阻拦,后面的“小羊羔”们也连忙向另一侧躲闪。其实,这一扑不过是杀羊人的虚晃一枪,“小羊羔”们还惊魂未定,杀羊人便迅即收回动作,向另一侧扑去。“领头羊”急忙回防,“小羊羔”们也跟着向反方向躲去。杀羊人加快了动作,左扑右击,“领头羊”随之左遮右挡。这时候,最苦的就是后面的“小羊羔”了,尤其是尾部的几个“小羊羔”。眼看着后面的几个“小羊羔”要落入杀羊人之手,“领头羊”大喊一声:“蹲倒!”“小羊羔”们便顺从地急忙跟着蹲下。这是“领头羊”保护“小羊羔”的应急之举,一旦蹲下,杀羊人就要停止进攻。杀羊人看到“小羊羔”们累得蹲在地上气喘吁吁,脸上露出得意的狞笑。
稍做休息停顿,大伙儿抖擞起精神,重整阵容,接着开始了下一轮的搏斗。杀羊人重新发动进攻了。他忽而向左扑去,忽而向右进攻,如此反复,节奏越来越快。就在“领头羊”招架不迭、“小羊羔”疲于奔命的时候,杀羊人突然改变战术,径直向一侧长驱直入穷追不舍,尾部的“小羊羔”躲闪不及就落入了杀羊人之手,成了他的战利品。被抓获的“小羊羔”被丢在一边,故意做出簌簌发抖的样子,咩咩地叫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游戏,既是体力的比拼,也是智慧的较量,一直要持续到大家尽兴方才解散开来。
后来进了城,看到城里的小朋友玩一种叫“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各项规则和要领都和杀羊羔一样,也算是城里乡下异曲同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