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韦如辉

张三三点一线:单位、家和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张三之所以有两个家,一个老家和一个新家,是因为他放不下他的妈,也放不下刘春花。无论老家和新家,都是张三的家。

张三的老家在河北三里桥胡同,跟老婆组成新家时,才搬到河南。这个河是当地的一条小河,叫什么名字,这里我就不作交待了,长远与现实意义都不大。这里的河南河北,跟我们大中国的河南河北不是一个概念。而现实中,隔河十里远,是个不争的事实。

四十五岁那年,张三喜欢上了钓鱼,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四点一线。单位、河床、家和家。

张三更忙了。因为忙,张三越来越瘦。

往往,张三钓到鱼,先走河南的家一趟。换洗好衣服,洗把被风尘浸染的黑脸,有时还光一光胡子,再拎着鱼跑到河北的家。

张三实在不想让妈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生活已经给了他妈一生的不幸,张三不能再给她老人家丝毫的不幸。张三老婆骂,虚伪!呸!呸呸!呸呸呸!

其实,张三也在骂老婆,只是在心里骂。之前,张三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能说服老婆,让妈搬来一起住。

张三跑到河北,把鱼清理干净,炖上汤,送到妈嘴边。

妈说,三儿,你也喝点汤吧。妈的眼里,跟碗里的鱼汤一样浑浊而泛白。

张三说,妈,您喝吧,我已经吃过了。张三说到吃字时,肚子里正咕咕叫。心想,吃了不错,刚吃过老婆的唾沫。

张三的爸,死于车间的一次意外事故。由于死无对证,张三的爸背了今生来世的黑锅。

那是四十四年以前的事了,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在眼前。可是,四十四年,对于张三的妈来说,是天大的不幸。一岁之后的张三,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懂得了天大的含义。

由此,张三到单位工作,就显得无精打采。

刚毕业那会儿,他跟李四比着干。领导很喜欢,常常拍着张三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未来的世界是你们的。那个样子,就像一个伟人说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

可是,事实证明,李四比张三干得好。李四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局长,现在是首副,眼看着变为老大。

张三还在科员的位置上如泰山一般,岿然不动。张三老婆最看不起的也是他这一点,当她呸呸呸的时候,拿李四跟张三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张三老婆后悔得跳脚,心想,当初要是选择李四该多好!不过,她离开了张三,李四也没选择她。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领导当然对张三有意见。整天跟掉了魂似的,拿工作不当回事,再笨蛋的领导,也不能对他过于姑息。

科员张三的岗位一调再调。从办公室,到党办;从党办,到工会;从工会,到保卫。虽然多岗位锻炼,但是没人说张三是个人才。只有躺在档案里的学历,才能说明他曾经是个时代的佼佼者。

李四曾经说过张三,长点脑子好不好?

张三没好气地回答李四,我要不长脑子,老婆就叫你弄去了!

李四遭遇抢白,不敢多说张三。包括张三工作上落了后出了错,他都让别人批评他。李四怕张三使性子,一不留神把他的糗事抖落出去,影响他远大的前途。

张三就这样过着,一天一月一年重复地过着。

直到刘春花跟他离了婚,张三的轨迹才发生了变化:单位、河床和家。

只有儿子回来的时候,才回归四点一线。他跟刘春花约好了的,在儿子面前,你还有这个家。否则,你没有这个家。

儿子跟候鸟一样,甚至比候鸟还候鸟。回来住不上一天两天,总是被女同学的嗲声嗲气匆匆忙忙地牵走。

刘春花患上胃癌住院,张三抽空查了查自己的身体。医生透过近视镜片的上方,盯住张三问,你今年多大了?张三回答,快奔到“正五”了。医生笑哈哈地说,小伙子,啥毛病没有,十八岁的身体嘛。

张三高高兴兴地侍候着刘春花。

刘春花嘴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张三想,她应该为我好好祈祷祈祷了。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