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 展示新气象 实现新作为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认真履职尽责 积极建言献策
亳州代表团提交54件议事原案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踏上新征程、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1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面对新时代,我市代表信心满怀。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们积极履职尽责,共提交议事原案297件,其中亳州团提交54件。大会主席团确定的76件议案中,亳州团42件,占55.3%,并案后为50件,其中亳州团31件。亳州代表团共提出建议91件,内容涉及中医药发展、教育医疗、乡村振兴、公共交通、经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强力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扩大健康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体育、养老等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促改革、谋发展、助崛起的好举措,让我市的代表都充满了期待。
“报告中提出加快智慧经济发展,开展智慧应用试点示范。我认为亳州一定要抓住这一次机会,推进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打造一个智慧经济的亳州样板。”省人大代表蒋占阳说。
省人大代表茹金国说,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人才“绿色通道” 计划,这与我市前期出台的招才引智计划不谋而合,相信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鼓励更多的高端人才来我省、我市共谋发展。
伟大时代充满创造,赢得未来唯有奋斗,面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宏伟蓝图,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积极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为我市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省人大代表、亳州学院语委办主任沈晓燕表示,将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落实好大会精神 ,加强亳州学院特色学科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亳州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回去之后,我们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好文化惠民活动,努力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省人大代表、涡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陈芳清说。
“我将深入落实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走循环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更多村民跟我一起发展养殖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省人大代表、蒙城县三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哲家庭农场法人代表李哲说。 (记者 汝平)
关注民生发展 聚焦社会热点
我市省政协委员提交20件提案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1月27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合肥安徽大剧院胜利闭幕。
会议期间,我市的11名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言,审议、讨论相关报告,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充分利用大会的平台,介绍亳州发展经验,呼吁支持皖北发展。
会议期间,我市的11位省政协委员共提交了20件提案,提案内容主要涉及实施省部共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皖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我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加强我省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边缘人群” 扶贫政策、加强医保定点药店监管、在中小学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科学发展我省学前教育、扶持利辛县高中教育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设立中医药“老字号”集聚地、支持亳州学院持续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皖北打造成为道家文化黄金旅游线路等多个方面。虽然提案各不相同,但这些提案都集中关注了民生发展、社会热点等问题。
会议结束后,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会议精神宣传好,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会议为全省的发展规划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措施。我们回去后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 立足亳州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为促进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省政协委员、亳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张慧芳表示,回到亳州后会把会议精神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带到课堂上,让大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我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情况。同时,自己还要多学习政协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履职的能力,积极选择课题进行调研、撰写提案,为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政协委员、亳州药都银行营销一部总经理傅冬梅说,作为银行部门的信贷业务经理,自己将会充分发挥金融润滑剂的功能,做好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助推亳州经济的发展。
省政协委员、涡阳天静宫住持李福说,回亳州以后要以十九大精深和省两会精神为指引,促进亳州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建设天下道源、养生亳州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报特派记者 陈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