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有时候需要一场雪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超凡

从楼窗里俯瞰白衣庵,黄顶的大雄宝殿被白雪覆盖了,兽脊和琉璃瓦失去了色彩,构成黑色的线廓。而天空中,纷纷扬扬的大雪,正你追我赶地从高空中拥挤着跳落,把响亮的梵钟声捂得严严实实,几乎隐不可闻。

这一场预报许久、酝酿许久、期待许久的雪,终于铺天而来。

感慨虽然新鲜,但自古以雪为题的诗词文章已然汗牛充栋,最俗气老套的也是“秋饮黄花酒,冬赋白雪诗”了。还往哪里写呢?细思之,写雪的辞赋虽美,但雪的灵魂,雪的品格,雪的髓里,却似乎被关注得不够。在历史的眼里,在时光的隧道里,雪的意义,或者更深刻地体现在覆盖与革新。

我们居住的世界或者星球,是个不停运动与变革的载体,每天都有新鲜的生命和事物诞生。如果用释迦牟尼的说法解释,就有胎、卵、湿、化四种生命繁衍形式,不是胎生,就是卵生,没有卵生,还有湿生。去掉这些“性”的衍生,还有天地阴阳之气相感而产出的“化生”--那可是“妙空”而生“妙有”的奇妙之生。

有新的生命诞生,就会有衰老和死亡,与生命中悦目的色彩相对,那些死亡与腐败的黑色,就显得格外触目心惊。生命嘛,总是追逐和喜爱那些彩色和鲜活,逃避和厌恶那些死亡和黑暗。这时候,就需要一场大雪净化天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里,长青树叶上积淀的灰垢被洗刷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褐色的原野变成了白茫茫一片,雪下的泥土里,也许正有新的生命萌动,待到一场春风,又是无数的鲜活。

先哲李耳先生早就窥破了这场天地的秘密,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窍要: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十个字,说透了宇宙间的一切玄秘。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往小里说,雪,就是“自然”的一个身份和缩影。所有的人间之“道”,都不过是模仿自然运行的规律。天地无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反过来说,天地有大爱,从不特别地偏爱某一个事物,所谓的天之骄子,英雄豪杰,都不过是“自然”的一个过程而已。

社会按自然规律需要进步,人民需要前行,如果某些社会形态禁锢了社会前进,如秦之暴法苛政,汉之黩武疲民,唐之武人割据暴敛,元之役人猪狗,都如同一层黑色和腐朽色笼罩大地,于是,民众揭竿而起,推翻暴虐,迎接新鲜空气,换一个干净一些的天地。

这些农民起义,不也是一场掩埋腐朽的暴风雪吗?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雪,是天气反常交感的激烈反应。被冤枉的窦娥就死前曾发出誓愿:六月飞雪辨我冤。结果,窦娥之冤就感召了一场六月飞雪。这场戏是关汉卿的虚写,但在古代的思维方式里,一场雪,就被赋予了天地正气的理想。

由此可见,不仅是久旱的麦田和农人喜欢雪,天地间,有时候更需要一场雪。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重力反腐,打虎拍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似一场大雪,把那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蔑视党纪国法的行为一扫而去,净化了空气,掩埋了一切污浊和腐朽。

雪后,大家看到的蓝天总是更美好的。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