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 春节】利辛县:非遗展演闹新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sunq8254

高跷表演

sunq8257

“文化迎春艺术为民”专场表演

sunq8258

舞龙表演

2月16日,正月初一,上午8:00,在利辛县县城,伴随着欢快的鼓点,数十个民间艺人在进行马氏社火表演,高跷、舞龙、担花挑、撑旱船等依次排开。祭祖后的市民走上街头,驻足欣赏,或拿起手机拍照,或跟着手舞足蹈。

马氏社火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社火的表演形式包括舞龙、舞狮、高跷大秧歌、担花挑、撑旱船等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这些节目中每个项目都单独成为一出舞蹈戏,表演时有歌谣相配,情节展现。这些节目一旦合在一起就成为一场大型的民俗活动。

春节期间,利辛县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政府出资向社会购买戏曲、大鼓等民俗文化产品,在五一广场每天进行“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专场表演,满足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各乡镇也洋溢着新年的味道。从2月份开始,该县已为10场“村晚”送去了30多个优秀非遗节目,还开展了文化进万家、送文艺进基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书香村居建设等活动,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文艺小分队赴农村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走访慰问、志愿服务。同时,城乡居民开展全面、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掀起“清洁我家园 红火过大年”活动的热潮,营造“节俭绿色、整洁卫生、规范有序、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春节前夕,利辛县“情牵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阚疃镇镇西社区举行。早上7点半,村里的文化广场已经搭好了舞台、咨询台。虽然此时的气温还在零下,但张灯结彩的露天广场,还是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喜庆氛围。

“三下乡晚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展示出来,同时,村民们可以进行即兴表演,也可以参加政策知识抢答。”打工返乡的王琛一边欣赏晚会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有这么多文化活动,给大家送春联、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等,方便了咱们群众。”

“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利辛县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该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该县将继续完善“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艺志愿者到农村教、学、帮、带,把文化种子播撒到农村基层。 (治涛 海涛 万松)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