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答卷——2017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答卷

——2017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2017,全市组织系统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强素质、重管理,定标准、建体系,严纪律、提质量,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突出政治建设,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得到新提升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一年来,我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凝神聚魂、补钙壮骨的根本性建设,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突出问题导向,抓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重作”专题教育、专题警示教育。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谈心谈话17028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5352条,查摆问题12017个,落实整改措施8622个。

突出坚定理想信念,抓实政治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2621人次;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16期,培训3788人次。

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实专项整治。开展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规范专项整治和长期不换届、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专项整治“回头看”,发现问题316个,整改率达100%。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

强化精准施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一年来,我市组织系统紧扣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精准选用、培训、储备、监督干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精准选用干部。一方面,在精准识别干部上下功夫,开展面对面近距离、蹲点式干部经常性考核,共到18个单位与近400名干部谈心谈话,掌握班子运作状况、干部工作状态和适岗情况,识别发现优秀后备干部;实行干部“三案”制精准管理,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基础信息档案、运行情况备案、调整配备预案管理。另一方面,在优化干部任职状况评价上下功夫,对全市77个市直单位和550余名市管干部开展综合考核,综合评价干部实绩;以提高班子整体功能为目标,定期研判班子功能情况,及时对班子进行优化调整;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市管干部17批277人次,优化调整38个县区和市直班子。

精准培训干部。举办文化旅游、中药产业、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专题培训班251期,培训44676人次;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扶贫专题培训,培训170多场次,参训29万多人次;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建成“亳州讲堂”,上传学习讲座、视频,供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

精准储备干部。一手抓发现确定,在各单位推荐基础上,通过经常性考核方式确定后备人选,建成党员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四个后备干部库;一手抓培养锻炼,分类举办4期重点干部培训班,选派292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四个一线”加强实践历练。

精准监管干部。从严抽查干部个人事项,召开专题培训会,566名填报对象参加现场培训,对请假的59人及时补课,确保培训一个不落;编印《填报中常见问题解答》《不如实报告典型案例》,填报人员人手一册,对16名通报干部进行集体约谈,对4名瞒报人员进行诫勉并全市点名通报,实现了教育培训“零遗漏”、抽查核实“零差错”、结果处理“零容忍”,不如实报告“零使用”。从严核查干部信访举报,对所有来信来访来电举报,全部追查到底,并加大核查结果运用力度,开展谈话提醒、函询、诫勉46人次。从严筛查干部负面信息,按照个人档案信息清、负面情形信息清、举报情形信息清的“三清”原则,分级建立干部负面信息清单,共建立清单信息1548条。从严督查选人用人工作,坚持教育、督查并重,一手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业务专题培训,制定《选人用人工作监督检查办法》《选人用人专项督查工作手册》;一手抓选人用人工作专项督查,按照30%的比例对市直单位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专项督查,发放问题整改通知单125份,问题已全部整改。

加强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新提升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年来,我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锲而不舍地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突出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选优配强,根据履职状况,优化调整121名村(社区)书记,15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务干部。实施大学生村官“领头雁”工程,选拔4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春苗计划”,储备了6227名村级后备干部。选派546名干部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注重培训教育,对1248个村“两委”正职、286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115名大学生村官开展集中轮训。对14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培训,对260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优秀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负责人、新生代经营管理人员开展5期示范培训。

着力夯实组织阵地建设。强化党组织有效设置,成立、撤并116个党组织,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并实现场所标识、党建制度、党务公开栏、指引标牌等“四统一”。其中,重点打造了121个“标杆型”活动村室,古井集团企业党建文化馆,成为全国第一个企业党建文化专题馆。

创新开展基层党组织季度“对标巡诊”。每季度组成5个巡诊组,随机对党组织问诊,现场对标、现场施策。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已“巡诊”党组织开展“回头看”,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156个,落实整改措施419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达标率达66.40%。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配强扶贫队伍,向全市1248个村派驻扶贫干部2679人,实现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加大“单位包村、个人包户”力度,全市1181个单位对口帮扶1277个村(社区),58282人对口帮扶贫困户176942户,实现所有村和贫困户“两个帮扶”全覆盖。开展贫困户“微心愿”征集活动,征集“微心愿”24万多个,帮助实现23万多个。实施“1+5”人才扶贫行动计划,选派29名优秀人才到扶贫重点镇开展扶贫活动,组织500名优秀人才赴基层开展实用技术服务,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60个,举办贫困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124场次。

着力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改善发展党员结构。实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实现责任可追溯查实。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推进“微信党支部”全覆盖,参与党员136268人。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提升1466个远程教育站点。精心制作党员教育微视频,5部作品分获全省首届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二、三等奖。注重激励帮扶,表彰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6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员。慰问帮扶党员10708人,发放慰问金457.09万元。

实施人才新政,人才集聚效应得到新彰显

国以才治,事以才兴。一年来,我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人才沃土,激发人才活力。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出台《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对引进的人才最高奖励达到420万元,建市以来力度最大。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01人,同比增长50%,新建3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合肥成功召开“智汇亳州·携手共赢”招才引智推介会,聘请了10名招才引智顾问。

构建本土人才培养成长平台。实施“515人才示范工程”,创建68个人才集聚示范区和示范点,集聚企业136家,吸引高层次人才68名。开展第四批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和首届“优秀返乡创业人才”遴选,实施药都“双创”英才计划和青年创客圆梦计划,评选出60余名优秀人才。认真做好省级以上人才项目申报,我市共有4个团队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5名优秀人才和1个研发中心获省引才载体奖补,10个团队入选皖北产业创新团队,争取省扶持资金315万元。

优化人才制度机制。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人才工作重大资金、重大事项部务会研究机制,将招才引智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办法。

突出理念引领,组织工作质量得到新提高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年来,我市组织系统始终围绕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组工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理念引领。认真组织开展“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合格组工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大力锻造“忠诚、大局、团队、责任、敬业、境界、本事、自律”16字优良部风,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坚守“严细实精”工作作风,树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作标准,强化“零差错”工作意识,落实“凡事必结、凡事必复”工作要求,打牢过硬组工队伍思想基础。

强化机制建设。制定部内绩效考核办法,一月一公布,年底算总账。坚持每周工作清单,每月工作调度,半年务虚研讨,年终盘点谋划,实现全部工作任务闭合管理。

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市管干部、公务员、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三库”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效能。认真办好亳州先锋网、组织工作网、微信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其中,亳州组工微信公众号连续八个月进入全国百强榜。 (张威威 陈显锋)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