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教授眼中的国学人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四期开讲

一位大学教授眼中的国学人生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授赵锋受邀讲国学人生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授赵锋受邀讲国学人生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3月28日晚,“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四期如期开讲。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授赵锋受邀,为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国学人生。

国学,中国传统之学问,儒家、佛家、道家,以及衍生的一切艺术文化都是国学。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授赵锋,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他对国学精神、国学智慧等国学文化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对国学人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当晚,他主要从精神家园的构建、国学智慧与公众信仰、心灵安顿与生命关怀等层面,详细讲述了他眼中的国学人生。

优秀文化传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赵锋说,一个国家的发达强盛,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精神家园的构建呼唤着读书,今天,我们读国学经典书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道德的源头是信仰,而信仰则是一个人活着的精神寄托。从小的方面说,读书所构建起来的精神家园其实在每个个体身上均有深深的烙印。比如,男人多读书可以减少霸气、傲气和燥气,多一些儒气、灵气和英气;女人多读书可以减少俗气、娇气和怨气,多一些大气、秀气和锐气。

国学中的很多智慧与信仰也是密切相关的。“儒家的仁爱学说,道家与佛法的终极关怀,都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道理。儒家让人拿得起、道家让人看得开、佛教让人放得下,即:懂得得失,学会放下。”赵锋说,国学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之演进,还形成了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等代代传承的美德,作为世人,一定要尊重并弘扬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生活如果不能奢求幸福,但求安宁与平静;人生要学会减法,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在讲到“心灵安顿与生命关怀”这个主题时,赵锋分别列举了臧克家有关生死的言论、陈岱孙一生守望的爱情观等事例,以及国学中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的相关论述。他们在面对生命和无常时,皆以虔诚和豁达的姿态。这些营养,无一不是从传统文化中所汲取。

讲座接近尾声,听众意犹未尽,纷纷有感而发,与赵锋展开互动交流,各自阐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国学文化和国学人生。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