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火花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吴晨

八○后的我们,儿时的物质生活相当匮乏,而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闲暇里,时常“无事生非”,自找乐子,搜集火花便是那璀璨记忆星空中熠熠生辉的一颗。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远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到家,抖落身上的积雪后,习惯性地把钱包等随身物品从口袋中掏出,放到桌子上。其中,一个火柴盒引起了我的注意,修长扁平的外形,彩色的图案,光滑的纸张,异常显眼。与平日里土黄色的粗糙硬质草纸制作而成的传统“老虎头”火柴盒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发现了我的兴趣,父亲微笑着说道:“这火柴盒可不一般,现在只有大城市才能用得上。我们把火柴盒叫做“火柴皮”,但在大城市叫‘火花’。这名字一改,听起来就是不一样!等火柴用完了,你找个本子把火柴盒贴起来!”

我的确依着父亲的话,小心翼翼地把火柴盒的正反面裁剪下来,仔细地贴在了没用完的笔记本上,还煞有介事地写上“火花本”的字样。

对火花的热情,如同刚被点燃的火柴,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填充火花本,更是为了填补内心的渴望,我开始四处寻找。

放学后,时常“纠集”三两小伙伴,游走在马路旁、街道上、小巷里……眼睛瞪得像黑猫警长,监视器般扫描着周围的地面。一旦发现火柴盒,立马飞奔上前,如果是常见的品种,当然无所谓;而若是不曾见过的新款,则定会引来小伙伴们的一阵哄抢。凯旋的自然雄赳赳、气昂昂,但铩羽而归的难免垂头丧气、满腹牢骚,甚至哭起了鼻子、吵起了架。但是,哭完了就哭完了,吵完了就吵完了,第二天还是不约而同地结伴而行,继续寻觅火花的快乐旅程。

积攒火花的日子堆砌成山,火花本的厚度也与日俱增。每当完成学业后的闲暇时,习惯了拿出至宝般的火花本,情不自禁地欣赏一番。一页页纸张在指尖翻过,一枚枚火花闪烁在眼前,一缕缕记忆流淌在心间。

作家庆山曾经写道:“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诚然,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火花本早已不知去向,而这火花陪伴时的快乐笑靥却永远铭刻在记忆的最深处。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