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开放日:走进流浪人员的“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enay86127

前来参观的爱心人士教大家跳起广场舞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身在异乡,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而在街头流浪,这时救助站就是流浪人员的“临时的家”,“家”环境怎么样?流浪人员在里面生活得怎么样 ?从2013年起,国家民政部将每年6月19日定为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19日上午,市救助管理站对市民开放,记者也来到这里看看流浪人员“临时的家”。

刚走进救助站,就听到一阵欢快的音乐声,走近后才发现,在活动休闲的长廊下,几名工作人员正带着流浪乞讨人员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只见身后的流浪人员挥舞着手臂,努力地跟上音乐节拍。虽然动作有些不协调,但脸上始终挂着欢快的笑容。

“长时间待在屋里不利于身体健康,也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情,所以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室外活动时间,让他们出来活动活动。”市救助站站长张鸿渐介绍,为了丰富站内流浪人员的精神生活,不仅在屋内配备活动室、休息室等,今年还特意邀请了广场舞老师,教导大家练习欢快的广场舞。

“真没想到,救助站环境舒适,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设施齐全,很有家的感觉。”前来参观的市心理协会秘书长林夕感叹道。在住宿区,大家看到,男女住宿区分开,每个房间住4个人左右,有空调,一人一床。

救助站里的活动区域很多,有活动室、洗浴室、医务室、心理辅导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在一间很大的活动教室里,10多个被救助人员穿着救助站统一服装,正在看报纸、电视。

“今天是救助开放日,我们希望通过对外开放,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国家救助原则、求助途径,了解救助站日常的救助程序和服务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救助局面。”张鸿渐表示,救助站对于不少市民来说,是个比较神秘的地方,因为不了解常常会造成一些误解,通过此次开放日,可以让人真正地了解救助工作,感受“临时的家”的温暖。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