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眼中的改革开放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奶奶今年95岁了。可是,她腰不驼,眼不花,能吃能喝,走路飞快,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这一切,奶奶说,都是因拜改革开放的恩情,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

奶奶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十八岁那年,嫁到了开小店铺的爷爷家。那时,她的嫁妆是十担谷子。解放后,因为家庭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好日子是从1978年开始的。那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由此,一幕幕好戏上演了。

先是分田到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家里谷子大丰收,仓库里满满当当的。家里再也不愁没口粮了。再接着,爸爸在公社承包了小客车,一年就成为了“万元户”。家里就在公社对面的小山上,建了一幢红砖房,三出五间,墙壁雪白雪白的。爷爷奶奶随我家搬进去时,笑得合不拢嘴。

更令奶奶高兴的是,我家买了电视机。虽然是黑白电视机,却是村里第一户。每到晚上,全村的人都早早吃了晚饭,齐齐到我家电视房里来“抢占”有利地形。有时,挤得连我都没有立脚的地方。

奶奶却很高兴,不论任何人来,她都是很热情地招待,端茶倒水,搬来板凳,拿来凉扇。有时,还拿来瓜子花生,让大家“吃消夜”。

当时,电视上播的是《霍元甲》、《上海滩》。奶奶就说:过去中国贫穷落后,总受洋人们欺负。霍元甲虽然英勇,但孤手难敌双拳,最后惨死在日本人手里。现在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这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后来,又看电视连续剧《长征》,奶奶更是热泪盈眶。

奶奶说,那些红军对百姓秋毫不犯,连个头矮小的小红军,也是真懂道理,不骚扰老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了门板,次日就还上。买老百姓东西,总是付钱。奶奶就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红军付出鲜血才得来了啊,要珍惜哦。

再后来,村里的人搞副业,搞养殖,还有的人开始到沿海打工,渐渐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电视机了。有的,还买了彩电。奶奶呢,更加高兴,也不眼红别人。她说,大家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一户人富,不算富。先富的,要带动后富的。

那时,我父亲因为跑运输,家里有些积蓄。有些邻居及亲戚来借钱,我的母亲有些犹豫,怕他们还不起。奶奶就做工作,说乡里乡亲的,只要能帮上忙,就尽量帮吧。谁家没有为难的时候呢。

那些人,于是顺利地借到了钱,做起了生意。后来,他们也都还上了钱,发了财,还与我家成为了好朋友。我想,这与奶奶的大度和远见分不开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遇到了一些困难。

那时,正好电视上放《西游记》。奶奶一集不拉地看下来。她又对我们说:要做一件事,不容易啊。你们看唐僧带着三个徒弟,跋山涉水,走了那么远的路,经过了那么多的国家,历受九九八十一难,这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说明,只要不怕困难,什么事都能够成功。

当时,我的叔叔到城里打工了。他把全家都接到了城里,还开了一家水果店,可是,起初生意惨淡。奶奶就去帮忙,她还鼓励叔叔,不要怕,年轻就要闯。叔叔起早贪黑,诚信经营,薄利多销,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后来还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我想,这也有奶奶的一份功劳。

(胡小卫)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