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常常慨叹,时代发展的步伐多快啊,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多幸福,不用说不愁吃不愁穿,就说人们的交往联系是多么的方便,一个电话一次微信,不管亲朋好友在天南海北的哪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能找到他们。手机、微信让人人靠得如此亲近。
可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农村人家想装一部普通的固定电话非常难。那时电话线刚接到我们村里,还没有一户人家安装电话。大哥在镇上的一家单位工作,大概是单位里有电话,村里又通上了电话线,就想给家里装一部电话。当大哥把想装电话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说什么都不让大哥装电话。为何呢?因为当时装一部电话初装费就要2000多块钱,打电话的费用也相当高,本地打一分钟电话就要七八角钱,打长途就更贵。当时,农民种地的负担很重,我们家每年种地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还哪来钱装电话呢?
直到进入了新世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农民安装使用电话的费用慢慢地降低。特别是党中央减免农业税给种粮农民经济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固定电话在农村渐渐地普及开来。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安装了电话,我们家才装起了电话。
随着固定电话渐渐地在农村普及,手机这个“新事物”也进入了一些农村人的视线。虽然,手机一开始是那种只能接打电话和发发短信,但它装在身上比使用固定电话方便得多了,且显得有气派有身份。当然,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刚开始手机的价格也很贵。使用手机的人多是搞商品经营做生意的有钱人。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手机的情景。有一回,大哥去县城买了一部叫“诺基亚”的手机回来。看到大哥时不时地拨弄着手机,或者拿着手机家前屋后地转着跟朋友打电话,我真是好羡慕啊,暗想自己有个手机该多好。
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直到两年后,我才下决心买一部手机。我来到一家手机店东看西看左挑右拣,价格高的不敢问,价格低的又担心没质量,可手里又拿不出很多的钱。最后,在商家的催促下,问我到底买不买?我才下了决心确定买了一部手机,一部叫“西门子”的小手机。
其实,就在我用上普通手机的时候,我发现村里的很多人都用上手机了。有的人还赶时髦似的经常更换手机。
我真正得到一部让我满意又让我自豪的手机是在2011年。这年,我参加了一个科技征文并获得了一项奖。有一天,我收到了征文组委会寄来的奖品。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奖品除了一张奖状外,竟然还有一个在当时最流行的叫iPhone4的苹果手机。有了这个苹果手机,我常常快乐地听音乐、看视频、拍照片、看新闻、玩QQ等等,感觉到智能手机是多么的神奇,能把世界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转眼过去了好几年,现在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都有,功能更是越来越强大。最重要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随着农村电信事业的发展,互联网在农村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农村人跟城里人一样买得起手机用得起手机。
今昔对比,从普通电话到普通手机,再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标志吗? (朱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