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超凡 搜集整理

从前,涡河以北没有南北走向的河流,几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也都不太宽,一遇大水,排水不及,田地、村庄里就一片汪洋。

这一年,又发了水灾,从归德府朝南,上百里地都是一马平川的大水,庄稼泡在水里,眼看就是一个大歉之年。

乡亲们都在发愁。城北马家庄马员外更是愁上添愁:他的老生独子又生了病,遍请名医,眼看不治。马员外心急如焚,忽听门外传来“药铃”之声——这是游方郎中行医的“招呼”。忙唤家仆出去看看。家仆出去一会儿,竟领回来一个老道士。这道士三绺长须,仙风道骨,手摇“虎撑”——行医的招牌。马员外赶紧施礼,请道士为自己的儿子看病。

老道士和蔼地说道:“贵公子名叫马尚是吧?”“是啊是啊,小儿乳名叫做马尚,老夫年已六十有二,只有这么点骨血,求仙长搭救搭救!”老道士点头答应,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递给马员外,说:“老员外只要按这个方子,贵公子定然无恙。”递过纸包,转身而去。

马员外拱手行礼之际,道士已然没了踪影。马员外怀疑遇到了仙人。打开纸包,见是一张图,图上一道直线,从马庄朝南画出一条大河,在“河”边,有一颗红色的药丸,一行字写道:

挖条新河救万民,

一颗仙丹治马尚!

下面落款是一个“陈”字。

马员外一拍脑门,醒悟过来——这不是陈抟老祖吗,他老人家终于回家乡看看了!

既然仙人指了路,马员外毫不犹豫,唤出了管家,放出仓中粮食,以工代赈,按陈抟老祖画出的粗线,雇人挖河。本来大水泡了月余,地上已经冲出了许多水沟,人工再加引导,掘开阻水的坝子,工程事半功倍。再加上得了“人和”——村人一听是陈抟老祖指教,挽救的是自己家园,又有马员外管饭、提供挖河工具,个个踊跃,上万人排开长龙,借着大水痕迹,前边开挖,后边水冲,半天然,半人工,不到一个月,生生开出一条从芦庙北连归德、南接涡河的大沟来。田地里大水归了河道,越冲河沟越宽,浩浩大水都顺着河沟流进了涡河,没过几天,田地里的积水尽去,秋庄稼还来得及收割——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有了过冬的粮食。

马员外的儿子服了陈抟老祖的仙丹,也沉疴尽去,康复如初。马家为挖这条大沟,花去了半副家业,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这条沟起名叫“马尚河”,以纪念马员外为儿子“马尚”发愿做的善事。

马员外却不同意,对乡亲们说,要是没有陈抟老祖的仙人指路,我的儿子连命都保不住,马家再有钱,也断了香火——这条河也挖不成。大家该记着陈抟老祖的功德。这条河就叫“陈治沟”吧!

陈治沟从北边睢阳而来,畅通了南北水系,还在涡河边上造就出一个景色优美的湖泊——因为在汤陵之西,人们叫她陵西湖,是咱亳州一景呢。 讲述 修功军 等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