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黑臭水体治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省、市黑臭水体整治要求,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市中心城区11处黑臭水体(东风沟、羊建沟、东城海子、汤陵沟、陵西湖、柴家沟、憋疙瘩坑、龙凤新河、凤尾沟三期、宋汤河、丁家坑)整治工作。

编制总体整治方案。结合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制订《亳州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明确目标及工作计划。要求各主体单位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措施,加快推进整治。

多部门联动。以“河长制”为主导,各部门明确职能分工,定期联合排查排污口,形成问题清单,逐一进行整改销号,有效防止整治后的水体水质反弹。

加强公众参与。强化公众参与黑臭水体整治意识,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鼓励群众反映水污染问题,并给予适当奖励。

修复生态,确保水体长制久清。为统筹生态修复及管护市中心城区水系,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持续改善水环境,保障水体长制久清,计划采取“PPP模式”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市中心城区丁家坑等11条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工程PPP项目”年内将完成招标。

目前,这11处黑臭水体已完成7处整治,达到初见成效,并通过省住建厅复核。剩余4处(东城海子、憋疙瘩坑、柴家沟、汤陵沟)黑臭水体整治已全面开始实施,预计2018年底完成整治任务,达到初见成效的目标。(住建)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