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贫穷”没毛病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感谢贫穷”没毛病

◎阿土

前天,朋友圈里有《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很多人……》的帖子。“看哭很多人”我是信的,不过也有人“看不惯”,于是昨天,乃至今天,就有了《贫穷就是贫穷,绝不值得感谢》《贫穷不是美德,不值得歌颂,更不必感谢》这样的帖子。本来不想谈的,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有了这个“谭”。

好像有人忌讳提“贫穷”二字,但是,说“感谢贫穷”有啥不好呢?人家回顾个人成长经历,也是“据实报道”,也算没有“回避问题”,只是说了句俏皮的话,也是实在的话,更是让“很多人”有同感的话而已,咋就不对劲了呢?是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贫穷”确确实实存在,甚至就在身边,不然就不会有当下的“脱贫攻坚战”了,也不会有党的庄严承诺了。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故意回避贫穷,掩盖贫穷,不把别人的贫穷当回事儿。

诚然,“贫穷不值得歌颂”,但说“感谢贫穷”没毛病,语法上没毛病,句意上没毛病,逻辑上更没毛病。一个身陷贫困的人,回顾过往,深深感到“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一个还没入学的北大新生能有这样的“感悟”就相当不错了,你还能要人家说什么呢?说一大串的“感谢”才能像你心里的话?

依我看,倒是那些挑毛病的人才有毛病呢。咬文嚼字,故作深沉,好像“站位”很高,其实站得高未必看得远,看得清,看得明。没谁“歌颂贫穷”,更没谁把“贫穷”当作美德。千百年来,都是在与贫穷做斗争,只是有的人斗得过,有的人还一时斗不过罢了。“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穷志不短”“清贫自有瘦石韵,显达岂无竹节香”说的都是励志的话。就是说“安贫乐道”话的人历来也都是好公民,知道有“道”的存在,不能越规越位,倒是不贫不穷的人反倒越规越位的多了。穷人“违规”可能是无奈的,倒是富人“违规”多是故意的。即使身在底层的小人物也知道“再穷也不能干那事”,甚至说“就是要饭去也不能干那事”。“干那事”是啥事,知道吧?

倒是有一个时期曾宣扬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也不能仅仅说成是“歌颂贫穷”。说“艰苦朴素”“艰苦奋斗”也不能说是“歌颂贫穷”“喜爱贫穷”。就是在说这话的那个年代,也是“与天斗,与地斗”,当然也“与人斗”,主观上也是想“脱贫”,也是想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只是脱贫的路子走得有点弯,有点长,有点不对头罢了。

贫穷不是我的错,面对贫困的窘境而不去奋斗、抗争就是我的错了。说“感谢贫穷”没有错,贫穷间接帮助了她,帮助了这位寒门学子,帮助了不坠青云之志的人,帮助了奋发有为的人。有的人,贫穷可能与生俱来;有的人,可能世代远离贫穷,尝不到贫穷的滋味。不要嘲笑贫穷,更不要看不起那些身在贫困中的人。身在窘境而不弃奋斗的人更让人称道而尊敬,都知道同样的成功,顺境与逆境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世上只有炫富夸富斗富的,世上没有炫穷夸穷斗穷的。“装穷”可能是某些人的一时演技,真正的穷是不需要“装”的。

世事不易,穷人更不易,对穷人高看一眼吧。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