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 鸟 窝
◎李运明/文 李松涛/图
小时候,我们可喜欢掏鸟窝啦。除了喜欢掏墙洞里或者屋檐下的麻雀窝,我们还喜欢爬树去掏鸟窝。
记得曾经有小伙伴给猜过这样一个谜语:树上有一个碗,三天三夜下不满。我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也不得其果。直到他说出谜底,说是“鸟窝”,我才恍然大悟。
我们喜欢掏斑鸠。斑鸠和鸽子长得差不多,温良可爱,舒朗的天气里,喜欢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咕咕地啼叫。斑鸠总爱把窝搭在繁枝密叶中的枝杈间,几根短枝看似随意地一搭,里面简单地垫上一些布丝草叶或者羽毛,这样很不容易被发现。听到斑鸠经常在哪儿叫,我们就循声轻手轻脚地前去观察。有时,要跑多次才能够发现鸟窝。一旦发现鸟窝,看到鸟窝里有斑鸠,才去掏。掏鸟者脱掉鞋子,捋起衣袖,呸呸,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然后抱起树干,轻舒猿臂,款扭狼腰,上攀下蹬,如猴子一般敏捷地往上蹿。爬到树半腰,这时扑棱一声,鸟窝里斑鸠惊恐地飞了起来,这是正在孵卵的斑鸠,是捉不到的,掏鸟者只能无功而返。
掏斑鸠,一般掏的是雏鸟。如果看到鸟窝里有斑鸠探头探脑不安分地瞅来瞅去,不时发出咕咕的低鸣,这大多是雏鸟了,它在等待着父母觅食归来。掏鸟者噌噌噌地往上爬,到了枝叶间,他忽然停止下来,左顾右盼,以免有马蜂窝,会遭到马蜂的袭击。待确认安全了,他才又继续往上爬,鸟窝里的雏鸟早已惊恐不已,几欲振翅欲飞,无奈羽翼未丰,只得束手就擒。我们会把掏得的斑鸠养在鸟笼里,用高粱或者小米精心地喂养。
颇具挑战性的是掏麻喳子。麻喳子,一天到晚喳喳喳地叫,吵得人心烦,更可恼的是,春天养小鸡的时候,它偶尔还会伤害小鸡。所以,它很是不讨人喜欢。我曾经探讨过麻喳子的学名,直到后来,才把它和喜鹊对上号。可它根本不像书画里描述的,是报喜的信使。麻喳子喜欢把窝搭在高高的杨树梢头,用树枝一圈一圈地精心构筑而成,窝很大,远看仿佛是一个坛子飞上了半空,站在树下仰望,也让人望而生畏。
要掏麻喳子窝,必须身轻体健,胆大,心细,机灵,而且爬树的技术出类拔萃。不管谁上去掏,起初,往上爬时会很顺利。待爬到树半腰,麻喳子意识到威胁近在眼前,开始围绕着鸟窝翻飞不停,发出喳喳的尖叫。要是你再继续往上爬,为了保护鸟窝,麻喳子会伺机对侵入者发起攻击。如果不是预先穿了长衣长裤、戴了草帽,做好防护,恐怕真要难以防范了。这时,就要一手抱着树干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另一只手臂挥舞着驱赶麻喳子了。
终于爬到鸟窝了,麻喳子在周身上下更加疯狂地翻飞着,发出凄厉的惨叫。掏鸟者迅疾地伸出手去,一下一下把鸟窝拆掉,覆巢之卵或者待哺幼鸟从高空中猝然落地,只留下麻喳子父母发出最后的哀鸣。
在树上做窝的鸟除了斑鸠、麻喳子,还有黄鹂、黄莺等一些鸟,不过黄鹂、黄莺的窝更难以找到,所以我们爬树掏的大多是斑鸠窝和麻喳子窝。如今想来,那时掏鸟窝,尤其是掏麻喳子窝未免有些太残忍了。好在现在已经很少有掏鸟窝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