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辉:从10只兔子开始的独臂养兔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家住谯城区淝河镇的罗文辉,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左臂,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凭着艰苦奋斗,实现了人生的逆袭。2012年,罗文辉从10只兔子开始养起,到现在每年出栏商品兔近3万只。他不怕失败,刻苦钻研,创立了毛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不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罗文辉和工人一起,给兔子添饲料

罗文辉和工人一起,给兔子添饲料

一场意外与兔结缘

正值中午,室外热浪滚滚,兔舍里却是凉风习习,上万只獭兔正在闭目养神,十分安逸。近日,记者来到谯城区淝河镇毛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兔舍的主人罗文辉向往常一样,忙着打扫卫生,准备饲料,而这些活儿都是用一条胳膊完成的。

罗文辉自称独臂养兔人,他与兔子的缘分还要从一场意外说起。2005年,罗文辉刚满18岁,本该是最好的雄姿英发年纪,然而噩梦却悄然而至。那年秋收时,由于操作收割机失误,罗文辉永远失去了左臂,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茫然失措,从此一蹶不振。

罗文辉无法忍受被别人指指点点,每天都生活痛苦之中,甚至想过一死了之。罗文辉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法设法地帮助儿子走出阴影。在父母及亲友的帮助下,罗文辉组建了家庭,也开始尝试用一只手干活,一只手骑车,日子还算甜蜜。不久,女儿降生,罗文辉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责任,他想扛起生活的重担,让家人能够幸福地生活。可是,这对一个残疾人来说,比登山还难,罗文辉又陷入了茫然。

“难能怎么办,硬着头皮也得干。”罗文辉说,从那开始,他每天都在思考挣钱的门路。2012年,罗文辉偶然间在一个农业节目看到,养殖兔子投资小,效益快,活儿也不重,很适合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和初步学习后,罗文辉认准了兔子养殖,从10只兔子开始了养兔生涯。

从10只到30000只

既然认准了养兔子,那就得好好干。搭建兔舍、搭配饲料、清理卫生,罗文辉一人包揽,好让妻子可以一心照顾女儿。看着兔子一天天的长大,罗文辉仿佛看到美好生活正在向他走来。然而生活并没不是他想象得那样美好,兔子开始接二连三的生病,甚至死去,这可愁坏了罗文辉。他四处向有养殖经验的人打听,买书回来自己学习,网上查治疗方法,自己琢磨怎样打针。一段时间下来,罗文辉逐渐摸清养殖技术,兔子的成活率大大增加,慢慢地从10只发展到100多只。

10只到100多只用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让罗文辉备受鼓舞,他并没有着急卖掉,而是在心里酝酿着一个大计划。什么大计划?说白了就是往大了发展,首先就是建设高标准兔棚。罗文辉把想法告诉家人后,不出意外遭到反对,但是他耐心地跟家人讲道理,谈未来,终于说服了家人。

可是资金不够怎么办?罗文辉开始找合伙人,并到处借钱。经过几个月,终于筹到10万块钱,建起了两栋新兔棚。开始大规模养殖后,罗文辉之前的那一套技术显得很落后,他想要学习大规模养殖技术。罗文辉和合伙人一起到北京拜访资深养兔专家,他们在那里学习了整套防疫模式和兔子的人工授精技术,养殖效益大大提高。

后来,罗文辉与合伙人又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毛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新型笼具,尝试生态发酵床养殖模式。合作社现有种兔700只,年出栏商品兔约3万只,年利润达到100多万元,成为全市最大的獭兔养殖场。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兔子越养越多,越养越好,罗文辉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养殖规模大了之后,需要更多的人工,罗文辉想到了村里的村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大多是老人。“我一个残疾人都能干,他们肯定也行。”罗文辉心想养兔子的活儿比较轻松,正好适合贫困老人,又能增加收入,多好的事儿啊!

养殖场现在有4位贫困户工人,刘兴勤就是其中一位。他现年69岁,长期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儿,因病致贫。两年前,刘兴勤来到养殖场说要找份工作,罗文辉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只要是贫困户来打工,他都很好说话。现在,刘兴勤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作环境也很好,冬暖夏凉。“工资不错,而且是一月一清,不拖不欠。”刘兴勤说,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并于2017年脱贫。

“贫困户是靠双手挣的工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儿。”罗文辉说,从开始创业到现在小有成绩,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自己理应回报社会。接下来,罗文辉想要一心一意把兔子养好,等到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使他们能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记者 魏军 文/图)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