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程敏就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程敏任教于涡阳县西阳学区文平小学,13年的教学生涯中,程敏总是细心观察每名学生,了解每名学生。她也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805
关注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眼睛
都说母爱似海,在程敏看来,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性的、细腻的,它能唤醒学生身上潜在的能量。
在农村教书13年,程敏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细心的她总能从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时,程敏班里有名女生,虽然是女孩,但她身上却找不到女孩该有的文静,上课做小动作、随意离开座位,课下与人打架。第一时间注意到她后,程敏先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女生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是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常年缺乏母爱和父爱,心底的压抑让她产生了逆反心理。
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以后的日子里,程敏总是刻意去关照这个孩子,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夸她如何聪明能干、如何懂事孝顺,树立她在同学心中的形象。私下还经常约她一起吃饭、一起陪她玩女孩的游戏,让她明白她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一段时间后,那名女孩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
看到学生衣着单薄,她会自掏腰包为学生准备几套换洗的衣物;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她会把学生喊到家里陪她彻夜常聊;发现学生成绩下降,她会放学后把他单独留下有针对性地辅导……程敏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也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自我充电,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程敏无比赞同。她说,学无止境,教师就应该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自打进入校门的那天起,程敏就没有停止过自我充电。在程敏的办公桌上,放着成摞的书籍,有关于课改的,有关于教学的,有关于班级管理的。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精神、借鉴报刊杂志上刊登的优秀教学方法,成了她每天研读的必修课。
“播放一首歌曲、插播一则漫画、画点简笔画、分角色扮演等形式,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上,与刚进校园时相比,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进步很明显,方式新颖了、课堂灵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程敏说,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的学生成绩,在全学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
记者 郭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