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傻姑娘”喜欢啃“硬骨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提起魏玲,一些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傻,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犯傻”,放着好好的乡镇中心校不要,非要选择最偏远的村小教书。交流到其他乡村小学后,她一如既往,专挑硬骨头啃,主动承担起六门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教务等工作,周课时量高达30节。

受学生喜欢的魏玲收到孩子们为她制作的手工礼物

受学生喜欢的魏玲收到孩子们为她制作的手工礼物

舍近求远主动要求进“村小”

2010年,大学毕业的魏玲考上了利辛县望疃镇的在编教师。由于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望疃中心校刚好缺这方面的教师,便决定把他留在校本部。正式上岗的第一天,听该镇最为偏远的村小赵集小学的校长提到学校极度缺教师后,魏玲义无反顾地离开中心校,主动提出要到赵集小学任教。

“我也是农村娃出身,农村教育现状我比谁体会都深,让我眼睁睁看着孩子没有老师教,我实在做不到。”魏玲说,走进赵集小学的那一刻,她的心就被深深触动了,几十双稚嫩的眼睛从教室门口向外凝望,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至今难忘。

魏玲主动承担起语文、英语、信息教育等多门学科教学,每天课程都是满满的,周课时量高达30节。课下陪孩子们谈心、给他们过生日、喊他们一起做饭吃、到学生家里陪胆小的女生睡觉……魏玲变成了每天旋转到凌晨的陀螺。

两年后,魏玲被交流到程家集初级中学。继续啃硬骨头的她,除了要上好好几门课程外,还扛起了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教务主任职责。

“那么拼干嘛,又不加工资,真是傻到家了!”耳边再次响起这样的声音。

“加减分制”实现学生自治

来到程家集初级中学不到一个学期,一件让大家感觉奇怪的事发生了,魏玲好像变聪明了,很少见她再像以前那样整天看着、管着学生了,她甚至成了学校最轻松的班主任。可是每次考试,她班的成绩在全镇排名却从未出过前两名。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只是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而已,不代表放任不管。”魏玲说,她民主组建了班级管理制度,班长、纪律委员、小组长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良好班风的前提下,她又制定了“班级加减分”制,所以制度上墙。

在教室墙壁上,记者看到了加减分制实施的细则和分值标准。班内任何一名学生只要做了好事、有了进步,都能得到相应的分值,分值累加后可以随意拿出一部分兑换奖品。奖品就更丰富了,可以挑选座位、可以兑换文具、可以参加近距离集体郊游,也可以向老师提意见或要求老师陪玩等。

“这个制度推行以后,班级气氛瞬间活跃了,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也相应主动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成绩自然上升得快。”魏玲说。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责任编辑:fl)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