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农村老牌名校演绎素质教育传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村老牌名校演绎素质教育传奇

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谯城区农村一所老牌名校,古井中心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谯城区农村中学前列,它与素质教育碰撞出的火花,为这个矛盾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

“光荣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光荣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活动小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活动小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先设计一些新颖、独特、趣味十足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到某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老师不一下子点透,而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达到掌握和深化的目的。9月1日下午,古井中心中学九年级物理课堂上,闫劲风老师通俗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课堂形式,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放手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闫劲风是古井中心中学一名具有29年教龄的物理骨干教师,也是学校“青蓝工程”以老带新的主干力量。他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注重打造高效课堂,不建议学生整天扎进书山里,埋在题海中,而是通过向课堂要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无疑成了最重要的先决资源。古井中心中学每年都投入大量教科研经费,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每学期两次输送骨干教师到各地名校学习,回校后发挥传帮带作用。每年的3月份和10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内大练兵”,在比赛中互促互进,也成了该校一项标志性的教研活动。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每年至少拿出义保经费的10%,用于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该校校长刘博说,学校还为老师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即便是优秀教师,也要定期走出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双重激励激活学生学习内动力

在校园的宣传橱窗里,记者见到了一张张自信、阳光的笑脸。美德少年、学习标兵、优秀团员、进步之星等光荣榜下面,学生佩戴大红花的照片十分醒目。

“这些都是对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学生的精神奖励,把他们的照片放大展出,一方面是树立获奖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自我加压,另一方面是为其他学生树立标兵,发挥榜样教育力量。”刘博告诉记者,为了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扩大精神奖励的范围,每学年奖励两次,每次受奖励人数约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学校也不吝啬,课外读物、学习资料、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每次奖品价值约两三万元。

今年刚刚毕业的陈婧琳以高分考入了亳州一中,而在八年级时,她的成绩只处于班级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考入省重点高中的把握并不大。因为乐于助人、关爱老人,她在八年级下学期被评为“美德少年”。

“我不喜欢死学,但自觉性又不高,自我加压能力差。自从我的照片在宣传栏里展出后,就被别人视为榜样,无形当中有了压力,觉得既然是榜样,其他方面也不能落后。”陈婧琳说,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很快改掉以前的毛病,学习成绩快速上升到优秀行列。一个学期后,她又因成绩优异,被评为“学习标兵”,这更激活了她学习的内动力。

在兴趣施展中调动学习积极性

下午放学时分,是古井中心中学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各自奔向足球、书法、舞蹈、美术、手工等不同的兴趣活动场所。绿茵场上,学生们逐球奔跑的身影,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音乐、舞蹈功能室里,优美的钢琴声和着欢快的歌声,在耳畔响起。

在书法功能室,翰墨之香沁人心脾。几名学生端坐案旁,正有模有样地在书写纸上“挥毫泼墨”。刘文静喜爱书法和手工,她同时参加了两个兴趣小组,在上学期谯城区组织的手工制作大赛中,她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刘文静性格有点内向,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成绩在班里一直中等。自从她去年参加了两个兴趣小组后,成绩进步非常明显,她自己都觉得意外。”刘文静的兴趣指导老师刘艳告诉记者,学校当初设立兴趣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兴趣施展中释放学习中的压力,达到动手、动脑、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刘文静的进步就是最好的例子。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