馊了的鸡汤不能喝
◎阿土
鸡汤有养生功效,可喝。不过,微信群、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就不好说了。有的所谓心灵鸡汤掺杂着不明不白的东西,“似是而非”“哗众取宠”“顾此失彼”,不能说有“毒”,至少可以说“不纯”吧,有的已经变了味,一股脑喝下去,对“心灵健康”没多少好处。下面是从朋友圈里舀来的几勺子“鸡汤”,不信,请诸位品一品,看味道正不正,馊没馊?
“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去认识另一个人。”这可能是想告诉人家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人,岂不知自己的眼睛有时也会骗自己,更不要说“永远”了。多听听别人的看法还是必要的,听听多方面人的看法更有必要,比如说现在的考察干部。别人的看法可能有偏差,更多的别人就可以校正偏差。知“人言可畏”方知有所戒畏,懂“众口铄金”方知谨言慎行的必要,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会更尊重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永远不要忽视、轻视、藐视别人的看法。
“爱最亲近的人。”这,不算错,但爱不能限于“只此一人,不及其余”。爱心是有远近、亲疏、内外之别,怎样爱?古人这个排序还是要参考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还有“爱屋及乌”也是有境界的,爱得太单一、太狭隘未免也是一种“糊涂的爱”。做有爱心的人,还要做有大爱心的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那方向错了呢,还一个劲地走下去?在这句话的感召下,不知有多少懵懂少年迷了路,就是所谓的“大人”也有不少人走上了“不归路”。特立独行的人,往往能引起路人的侧目,失之偏颇自己未必知道;一意孤行的人,走对的几率是很小的,等自己发觉不对劲的时候,可能已是消耗了大半生的时间。路是自己走,方向还是别人看得清楚,旁观者清嘛。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成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多俏皮的话呀,不错,“事”会变的,大事能化小,小事也可能化了。不过有些事,今天不解决,明天还会是“事”。是你的事,跑不了,赖不掉,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要想无事,最好不惹事,不生事,不敷衍事。事无大小,事就是事,不是事也可能弄成为事,更何况本来就是事呢。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碴子。”又是一个漂亮的吊蛋腔,是能屌抬的话。是杯子,你捧不捧都是杯子。是玻璃碴子,你捧在手里也不是杯子。玻璃碴子在你手里捧成了杯子,你那双手是“能”过头了,是有问题了。任何时候,不要把自己那一把“手”看得太重,不要太自以为是,这世界不能说没谁不行的,更何况那也只是一只手呢?
……
呵呵,舀太多了,多了反倒品不出味道了,就这些吧。类似的鸡汤还很多,遇到了一定留点神,别一股脑都喝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