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婚纱照背后的脱贫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身大红色的婚纱,涂上粉底、口红,谯城区淝河镇凡桥村的赵兴兰老人,有些羞涩地站在丈夫李宗海身边,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害羞得如同刚出嫁时的那一天一样。

就在谯城区脱贫摘帽后不久,两位八旬老人迎来了60年的钻石婚,原本想等天凉快了,一起去镇里拍个合影,庆祝日子变好了。没想到镇里通知,谯城团区委正组织公益活动,免费上门给贫困户拍婚纱照,这个消息让老人意外又惊喜。

李宗海夫妇拍下这辈子第一张婚纱照

李宗海夫妇拍下这辈子第一张婚纱照

李宗海给妻子整理头发

李宗海给妻子整理头发

贫富相守爱情路

“结婚的时候,借来村口的一个花轿把她抬进门,家里一无所有,连床单被子都满是补丁啊!”看着身边娇羞的老伴儿,80岁的李宗海有些微微红了眼眶,两人成婚时正是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能吃饱饭都是一件奢侈事,一台大红花轿是他能给妻子唯一的浪漫。

婚后不久,李宗海就参军入伍,前往无锡当兵,这一走就是9年。除了家属探亲,两人几乎没时间见面。一个女人既要养家,又要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日子不仅辛苦更是紧巴。

这更增添了李宗海对妻子的内疚,退伍后,他断然拒绝了外地一些工作的好机会,回到家中与妻子赵兴兰团聚一起。在两人的操劳下,日子终于慢慢有了起色,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李宗海发现儿子有些不正常,经过诊断发现其残疾且精神不正常,昂贵的医药费和寸步不离的照顾,很快让家庭再次陷入困境。

扶贫带来新希望

接下来,不幸接二连三光顾这个家庭,先是李宗海在打工开车时不慎撞伤,在床上一躺就是两年。不久后,赵兴兰又患上白内障,眼睛变得模糊起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就这样,困难的日子一直在持续着,李宗海觉得穷不可怕,就怕看不到一丁点希望。如同他所期望的一样,“希望”终于来了。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谯城区派了扶贫干部到村开展工作。

修路、盖房、派驻家庭医生……享受各项扶贫政策,日子终于又好了起来,老两口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来。扶贫先扶志,帮扶队经常鼓励李宗海让儿子学会生活技能,并在村里提供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让原本萎靡的儿子逐渐变得阳光起来。

日子越来越好,李宗海一家今年也顺利脱贫,听闻拍婚纱照的消息后,两位老人更是欣喜不已。“结婚60年,两人连个合照都没有。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和她站在一起拍婚纱照的,今天真是太开心了!”李宗海说。

婚纱留念留下幸福生活

就在拍摄时,同村的王士西老两口也在激动地准备着,因夫妻两人都患有残疾,劳动力薄弱,还有一对正在读书的双胞胎女儿,家中一度贫困不已。直到驻村扶贫组的到来,日子才慢慢好起来,如今在新房里享受着政府的好日子。“一辈子都只在电视里见过婚纱照,现在咱也拍一张,正好挂在新房子里啊。”王士西开心地说道。

“很多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一张好照片,我们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老人留下一份值得回味的影像,或许一张照片,就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快乐。”前来拍摄的公益摄影师表示。

谯城团区委书记焦广春介绍,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在征集贫困户微心愿的时候,一位老人提出的心愿。这让扶贫干部发现,除了物质外,贫困户们更需要精神扶贫,一个全家福、补拍一个婚纱照,就能给他们带来一份欣喜。下一步团区委将走进全区各个乡镇,选取愿意参与这项活动的贫困户,给他们送去公益活动。(记者 李锦文 文/图)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