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秋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很长时间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秋千为什么称之为“秋千”?是秋天出的“老千”吗,才可以让人肆无忌惮地撒欢快乐。从字面上这样假设,似乎有一些豪赌青春的意思。

翻阅资料才知道,原来,秋千最早的用途是战争。古代中国北方有一个名叫山戎的少数民族,他们训练士兵一般在一块横木上面,横木两端系着绳子,让人站在上面操练,谁最能驾轻就熟,谁就可以在军队中任以要职。

到了汉武帝时候,后宫佳丽三千,皇帝佬儿哪能个个都能照顾得到。后来,皇帝让人在后宫内装上秋千,供妃嫔们来解闷,还告诉她们,秋千也就是“千秋”,荡秋千可以延年益寿,果然,荡了秋千以后,妃嫔们的怨气消了,后宫也和谐了,心情舒爽,可不就让人长寿吗!

到了明代,不知道哪位医生发现,荡秋千这种摆来摆去的运动可以治疗皮肤病,把身上的疥疮给治愈。所以,秋千又有了一个新用途,那就是“摆疥”,这种做法到底能否奏效,我没得过疥疮,否则,我真想试一下。

荡秋千能祛除病痛,这事情在五代时期就有记载了。五代时期,每逢清明,人们就要荡秋千,以荡除病秽,祈福健康。荡得越高,把病痛抛得越远。时人写有一首《秋千》诗:“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写过秋千诗的何止一人,简直数不胜数。就连唐伯虎也曾写过一首脂粉气浓郁的《秋千诗》,描写了两位少女荡秋千的场景。说它“脂粉气”浓,你读一下就知道了:“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不过,借此诗句,倒让人瞬间在脑海浮现出两人荡秋千的场景,欢快,恣意,醉了时光。

足见,秋千并不一定非要在“秋天”来荡,但不排除秋天是最好的荡秋千季节。秋高气爽,刚刚丰收了粮食,天地间都是欣喜的。这时候,制作一架秋千,在院子里荡起来,呼朋引伴地来玩——这是我童年时期最深刻的场景。

犹记得那时候邻家有一位姐姐,最善于制作秋千,她做好以后还会示范给我们看。邻家姐姐喜欢穿着长裙,秋千荡起来,衣袂飘飘,俨然是从中国画中走出来的女子。后来她出嫁了,每次回娘家的时候,我都要问她:“还荡秋千吗?”她每次都捂嘴而笑,说:“马上娃都能荡秋千了!”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