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西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超凡 

秋风又起,本该起“鲈鱼之思”的,却提起了夏日炎炎才该提起的话题,有些唐突之感——蔬菜市场有反季节蔬菜,这个话题,权作为反季节话题吧。

去年写过一篇文章,痛惜农民卖瓜难,文章叫做“瓜贱伤农”。

今年呢?

瓜贱的时候,我都不忍心下笔。这不,大家都忘记吃西瓜了,才痛定思痛,把感受写出来。

初夏时分,西瓜已经上市。今年入市最早的西瓜是新科技品种,名字怪怪的,叫“8424”,这个方面是我的知识盲点,不知“8424”何意,难道和老人家的“8341”,有同样的神秘内涵?

没问。

但瓜价不坏,一斤一元,买了吃,脆,甜。但说实话,与亳州传统的“老本打”大西瓜相比,远远的不如。本地西瓜,个大,瓤子有沙,切开,沙愣愣的,瓜皮厚,味道深沉,甜得正。吃完瓜瓤,用刀子把贴瓤瓜皮再片下来,不管是“渍”吃还是炒着吃,都不失一道美味。最奇妙的是,西瓜是解暑的妙品,但却属于“阳”性食物,吃多了,上火。不少人不明其理,奇怪自己吃了不少西瓜,还是上了火,把口腔溃烂了。

但西瓜皮不同,西瓜皮有清热之妙,可以降火,吃了瓜瓤再炒瓜皮,一瓜两吃,妙不可言——我家里从来不扔西瓜皮,也有前提,非“老本打”大西瓜不可,如“8424”,只一个小瓜,三五斤重,皮薄如纸,没法下刀,只好弃之如“瓜皮”喽。一块钱一斤。替瓜农庆幸“瓜价不坏”没有几天,晚上散步,途经街角,突听路边卖瓜的电喇叭大喊:“五毛,五毛一斤,84 24!”

上前问及,确是五毛一斤。心中不豫:西瓜上市没几天呀,价钱何至于下滑得这样厉害?

叫人想不到的是,五毛的瓜价也没有坚持半个月,街头就喊价三毛了。更离奇的是,还没过几天,竟然是五块钱一袋子,随便装,单买一个,一毛一斤了。

心内不落忍呐。

一亩瓜,种好了,能产4000多斤,就算5000斤吧,如果一毛一斤,也就卖500元钱,瓜种呢?化肥呢?浇水呢?人工呢?

一亩地恐怕要赔500多元吧?

土地日渐减少,18亿亩的红线,不晓得守得住守不住,农业本就凋敝不堪,再这样“瓜贱如草”,看起来消费者高兴得不得了,其实,物极必反的道理,谁又不懂呢?

温馨提示:《凡响》每周三刊发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