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餐须公示原料 不少店家“羞答答”
□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施行 □我市外卖平台不少商家仍未公布原料
“鱼香肉丝没鱼”“菠萝包里面没有菠萝”菜名神吐槽今后或许不再有。从今年10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的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对外卖商家、第三方平台、配送站点做出详细要求,如要求外卖公示菜名和主要原料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并减少食物过敏情况的发生。
外卖新规实施一月有余,消费者点的外卖是否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探访
仍有商家未公示食品原料
11月6日中午,到了午饭时间,记者打开手机中的其中一个订餐APP,随后点进了一家寿司店。在三文鱼寿司的介绍中看到了原料介绍,包括:三文鱼、米饭、肉松和沙拉等物品。并且商家还很温馨地提示,如有海鲜过敏者慎点。之后,记者又点进了另外一家麻辣烫餐厅,店家也很详细地将红薯粉丝、牛肉丸等原料公布在了页面。
但并不是所有的餐厅都如此开诚布公。在一家快餐店中,店家就没有把相关小炒的原料进行公布。有一道名为“地三鲜”的菜,让顾客摸不着头脑。记者在这道菜下面的留言中看到有人吐槽:地三鲜难道不是茄子、土豆和青椒吗?为什么送来的实物中没有茄子?这只能叫“地两鲜”。
无独有偶,一些炒面店、简餐店也没有公示原料,这些都是不符合规定的。记者随机致电一家餐厅,问及原料公示情况时,店主表示,并不知道这是硬性规定。
声音
公示可防被“照骗” 希望信息更详细
“这是件好事。点外卖时,光看图不一定分辨得清楚菜品里包含了哪些原料,有时候照片是‘照骗’,有了成分表就方便多了。”市民李女士说,点外卖时,最怕菜品里有自己不喜欢吃的食材,该规定将外卖透明化,“还有素食者,或者对某些食物过敏的消费者,都可以根据原料避开‘陷阱’”。
“我认为,目前是对原料进行公示,之后能不能逐步扩大到辅料和调料也进行公示?消费者对是否餐品里加了调料,是否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也很高。之后,是不是能对原料的采购信息也进行公示呢?我希望,今后能将食品安全溯源进行到底。”市民陈先生说。
记者从市食药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7月23日发布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食药局食品科负责人介绍,这一新规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等主体的餐饮服务经营活动。规范针对网络餐饮服务提出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网上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信息、食品经营许可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网上公示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
“我们从十月底开始,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其中也包括这一项。”负责人说,他们将检查入网餐饮单位商家主页是否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名称、地址、食品安全量化分级信息、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等内容。如果发现违规情况,将要求商家立刻整改。市民如遇到违规情况,也可拨打“12331”进行投诉。
(记者 刘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