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一株饱满的麦子(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得有一株饱满的麦子(五)

杨秋

(上接11月7日14版)

却说天道酬勤时

艰难的日子如跋泥而行,虽慢,却不停向前。

从2007年到2010年,在黑暗中摸索了四年之久的“红顺生态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算看到了一缕光亮。主打品牌袖珍型高标礼品西瓜8424、彩虹瓜多宝,以其皮儿薄,甜度高,口感好,一上市便受到顾客的喜爱。大小超市为争取第一时间拉到西瓜,不惜开车到果蔬公社装运。大有供不应求之势,这情景也让沉寂多年的“红顺生态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前热闹起来。整车出售的价格为三到四块钱每斤。这样,谭现祥就回笼了一部分资金。

谭现祥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大棚结构。就在这时候,之前以租赁的形式签下合同的农民,纷纷要求以入股的形式进入合作社。谭现祥把目前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当前的状况,给大伙一一作了分析,他说以户为单位搞个人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就像1978年小岗村搞土地到户一样,土地集中制也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土地适合集中管理,方便大型机械的操作,腾出更多的人力,参加更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对周边的考察,他把韩大庄东队、韩大庄前队、蒋庄等六个村庄一百多亩土地又流转过来,加之以前,共流转了316亩。此时,已经有150家农户入了股。他带领工人加班加点,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竹竿和水泥骨架的大棚改造为钢管大棚。

2016年,又遇暴雪,压塌了三十多棚。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帮着建好了大棚。谭现祥的干劲更大了。

人常说:一分园三分田。谭现祥这三百多亩阳光大棚,属设施农业、现代化农业,在投资、管理、效益等方面相当于一千多亩农业大田。

经过对各地果蔬市场的考察,谭现祥决定,采用草莓、西瓜和叶菜套种的模式。每年种三茬收三茬,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收了效益。

新年前夕,虽然超市水果堆积如山,但新鲜水果较为短缺。这时候,谭现祥的草莓闪亮登场了。一棚一棚的绿叶红果或绿叶白果,惹人眼睛。“天仙醉”“白雪公主”“章姬”“红颜”,各领风骚。其中,“天仙醉”以味道甜、形体美、耐运输的特点,受到众人的青睐。“白雪公主”也因纯白如玉、富含维c、带着淡淡桑葚味,备受孩子们喜爱。年初,不少家庭开着车带着孩子到园里采摘,这个过程既能让孩子品尝到动手采摘的快乐,又让他们亲近了大自然,观察到草莓生长的状态。所以非常受欢迎。因为走的是精品路线,每斤可以卖到四十或五十元。

一直持续到年后二三月份,大棚草莓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西瓜苗却笑意盈盈了。与此同时,花菜、茄子、辣椒、西红柿、豆角也长势喜人。

五月十九日,小雨时歇时落,空气异常清新,笔者再次到合作社采访。谭现祥正背着药桶在大棚内喷洒草莓,见笔者投去疑惑的目光,解释道:

“这是给草莓增加营养液,不是喷洒农药。”

此时,草莓的沟垄里有粗的皮管子在放水。谭现祥卸了药桶指着水管说:“这时候,草莓需要大肥大水,以促使它们生发匍匐茎,用作育二代苗。”

见笔者不甚明白,又说:“现在棚内草莓为一代苗,又称脱毒苗,用它们生发的匍匐茎来培育二代苗,到八月底移栽。一棚可以节省三千块钱呢。二三十棚下来,就是五六万元。”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谭现祥的手也不闲着,把那些黄的、烂的草莓叶子随手捡起来。笔者又不理解了,这些烂叶不正好可做肥料吗?

谭现祥笑着说:“可不能留它们,这些属于叶菌同类,会造成草莓生红蜘蛛病、炭疽病,引起交叉感染。”笔者在心里默默称赞谭现祥的细心、专业与勤俭。

因“红顺果蔬合作社”采取的是无公害管理,相对来说,费时费事。拔草、晾棚、施肥、浇水、采摘、收获,合作社常用工人需二三十个。收获时节需六七十人,方能打开局面。谭现祥的“红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为周围的农民带来了实惠。他让被流转土地的农户进行田间管理,一年下来,农户除了得到每亩租金800元以外,田间管理工资每人每年还可以收入1600元,比起每年种植粮食作物效益翻了好几倍。尤其是一年两季的分红,让那些入股的农民享受到了实惠,他们深感自己把土地流转给谭现祥,这步棋走对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bzbsmmy)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