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 糖 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QQ图片20181116100403

吹糖人 印象童年之 放学以后,丢下书包,一群伙伴到处跑,看到一位老人,在那正吹糖人,口水流了一地,可惜没有钞票。

◎李丹崖/文 李松涛/图

吹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前几日,过了重阳,我倒遇见一位。那天,我接女儿从舞蹈班放学出来,迎面有一辆自行车立在那里,一股麦芽糖的香扑面而来,一位老人,戴着老式的火车头帽子,一手拿着根竹签在自行车后座的木箱子里搅拌着糖稀,木箱子里,有一只小炉子,炉上有锅,锅内煮着糖块,糖块很快就融化了。吹糖人的老者就这样用手中的麦秸秆挑出来一疙瘩融化的糖稀,变戏法式的吹出来一只老鼠,一只兔子,或者一只葫芦,或者更神奇地吹出来《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老人的手艺非常娴熟,尤其是他吹出来一只老鼠尾巴的时候,像是书法家在拖曳一支枯笔。

尽管老人把糖人吹得惟妙惟肖,各种各样的糖人以竹签为骨,插在自行车的后座架上,展览兜售。糖也是真正的麦芽糖,黏性足够,我却始终觉得糖人的卫生程度有待进一步商榷。

你想,吹糖人的手艺人用嘴巴吹出来的糖人,口气就一定新鲜吗?他有没有不良嗜好?有没有口腔溃疡?细思极恐,我没敢让女儿去买糖人来吃。只让吹糖人的老者用竹签挖出来一只糖疙瘩给女儿吃。没有了花哨的外表,糖疙瘩也异常黏牙,女儿一脸的不满意。

我不知道女儿会不会在我不在场的时候,自己会偷偷去买一只糖人来吃。好在女儿尚小,没有独立花钱的能力,甚至,我不知道吹糖人这种民间手艺的逐渐消亡,与卫生原因有没有一定关系。

后来,读到一则关于吹糖人的来源传说。心中的块垒涣然冰释。

原来,当年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朱元璋火焚庆功楼,刘伯温侥幸逃脱,追兵一路追杀,刘伯温偶遇一买糖人的摊点,与那买糖人的手艺人互换了衣服,又灵机一动,化捏糖人为吹糖人,引得众人围观,追兵们看到眼前只是一个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顺路朝前去追,刘伯温侥幸逃脱。后来,刘伯温被尊奉为吹糖人的祖师爷。至于他什么时候学会的吹糖人,这就不得而知了。足见,人还得有些爱好,关键时候可以保命的必杀技。刘伯温神机妙算,也许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劫,才暗暗做了功课。

危难时刻,不得已生出的伎俩,哪还管什么卫生不卫生?吹糖人也许就这样被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下来,直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忘了它的源头。

不过,单从技艺来说,吹糖人这种嘴上功夫的分寸拿捏,还是挺让人叹为观止的。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