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今年,谯城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坚持“把水留住、用好管好、发挥效益”的治水思路,按照省市下达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任务,立足谯城实际,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亮点表现在项目整合、工程管护和乡镇自办工程建设上。
2018年,该区整合各部门涉农涉水项目10个,治理面积21.6万亩,工程投资达2.6亿元。
为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该区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落实管护组织和人员,依据“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总体思路在21个乡镇全面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参照河长制管理办法,乡镇所属的中小河道、地头沟纳入河长管理体系,设立村、组级河长;明确要求,树立标识牌,实现大中小河道、地头沟及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全覆盖”。
在镇村自办工程建设方面,各乡镇对夏季涝灾进行反思,结合各自实际,利用“一事一议”“土地增减挂的可用资金”等各类投资,找准水利短板,主动出击,坚持问题导向,畅通“毛细血管”;坚持水林同步,做好林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镇镇有重点、村村有工程,每乡镇不少于30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沟河清淤24条、塘扩挖27口、新建和维修涵闸5座、新打机井1180眼、修复786眼,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万亩。 (申杰 牛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