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经开区: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亳州经开区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铁道以西片区实现了“五全”目标,铁道以东的1号地工业项目基本填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302

市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  张延林 摄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10月份,亳州经开区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均为全市第一。1-11月份,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26.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工业投资增长24.8%。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连年扩大,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亳州经开区对外来投资项目的承载力大幅提高。1—11月份,经开区新签约项目113个,项目总投资5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9个。在新签约项目中,5到10亿元的工业项目有10个,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7个,其中:上海宝龙、中国中药、金天国际医疗科技项目已落地建设。今年以来,共新增入库省外资金项目40个,新到位省外资金117亿元。

今年以来,经开区深化帮办服务,创新推进措施,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今年以来,已新开工建设项目73个,其中工业项目4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全区新增投试产企业30家。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亳州经开区立足区位优势,围绕现代中药和食品制造等产业,招引了一批重大项目,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特色越发鲜明。君益康制药、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梧桐树纺织产业园、修正药业等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项目推进快。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占地22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交易中心依托电子交易平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电商平台、线下智慧药市平台及金融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质量溯源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采取“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模式,开展大宗中药材电子交易、电商经营、线下智慧药市及金融质押保理等业务。交易中心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地标。

2018年6月,省委、省政府把亳州经开区列为全省三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园区之一,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新路。2018年8月,亳州经开区在新入区的工业项目中,选定了宝龙药业等8家企业,进行首批改革试点。除必要的工商登记、《投资合同》签订、项目备案、环评、《规划方案》审定、土地出让、施工图审查等9个环节外,其余环节全部试行承诺制。项目自土地成交确认到开工建设仅用106天,比预计压缩99天,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审批效率。

征地拆迁扎实推进

2013年以来,亳州经开区已累计征收房屋387万平方米,征收土地约6.2万亩,经过多年的锤炼,亳州经开区已历练出了一支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

今年以来,亳州经开区再次精锐尽出,在城区东部开展征迁工作,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迅速掀起征迁热潮。目前,已完成商合杭高铁配套的光明东路、沿涡南路、古泉路3条道路下穿项目、三清大道沿线、丁庄还原小区的征迁任务,完成了彭马、谢园等28个村庄的整村征迁工作。

今年以来,在完成区划调整的基础上,亳州经开区累计完成征收土地12830亩、房屋101万平方米。自下发征收公告至今,谯东镇、十九里镇的23个村庄1.2万亩土地、82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东外环建设、绕城快速路的环线闭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亳州经开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现有中小学幼儿园65所,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2.9万元,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280人,参保总人数4.25万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6300万元。

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一年来,亳州经开区拨付扶贫资金856万元,完善 “3+1”脱贫攻坚机制,实行全区干部全员包保,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帮扶责任,强化绩效考核,确保政策、方案、措施落到实处,全面实现3313人的脱贫目标。 (记者 陈显锋)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