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好人 许海标
诚实守信好人 邓瑞
助人为乐好人
见义勇为好人 刘海山 李博文
孝老爱亲好人 曹玉凤
近日,2018年12月份亳州好人名单揭晓,他们分别是诚实守信好人邓瑞、敬业奉献好人许海标、孝老爱亲好人曹玉凤、见义勇为好人刘海山、助人为乐好人李博文。
诚实守信好人邓瑞:保姆变成老板 不忘诚信本色
邓瑞,女,生于1982年1月,家住涡阳县东环路九龙小区。
提起邓瑞,熟悉她的人都会跷起大拇指。十多年来,邓瑞秉承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承诺,始终坚持诚信为本,以爱为首,创办了四家养老院,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对待,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15岁时,由于家庭原因,邓瑞开始从事保姆家政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工作期间,她发现空巢老人特别多,尤其是失能老人,子女上班忙没时间照顾。针对这种情况,邓瑞萌生了开设养老院,为孤单的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家园的初衷。第一个敬老院开始创立运营,邓瑞夫妻二人亲自护理老人,不但让老人吃得好,还让他们过得特别开心。随着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增多,为了兑现“只要老人愿意住,自己就会收”的承诺,邓瑞东拼西凑借资金,成立了第二家养老院。因为服务好,收费低,第二家养老院又满员了。
由于养老院开始运行利润较低,资金较为紧张,邓瑞夫妻俩决定卖掉唯一的一套住房偿还借款。“欠别人的钱,砸锅卖铁都要想办法还上。”“宁愿低价卖房也不能失信大家”。邓瑞说。正是因为这样,邓老板的生意越干越红火,2013年12月开办了道源社区三店,2014年3月又开办了王土楼社区四店。自从做养老事业以来,邓瑞坚持诚信为本,服务至上。养老院老人们说:“邓瑞就像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甚至比亲闺女还亲。”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点评: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事业发展的源泉。为了老人们能安度晚年,邓瑞用十几年的时间信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承诺,不忘初心,终得所成。
敬业奉献好人许海标:省城“蛮子”书记 结129户“穷”亲戚
许海标,男,1970年8月出生,是省粮食局行管处副调研员。2017年4月,省委组织部选派他担任蒙城县小辛集乡桥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在驻村扶贫的一年多时间里,许海标与村中129家贫困户结上了亲戚,沉下去精准扶贫,使桥南村实现了贫困村出列和61户152人脱贫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7%。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度的零收入增加到目前的48万多元。2018年4月,桥南村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脱贫攻坚“县摘帽”验收,满意度为100%。许海标的扶贫路并非一帆风顺,受到过村民的误解,甚至告黑状,许海标并没因此怨天尤人改变初衷,而是加倍努力,调整思路,化解难题,使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帮助贫困户王来强办了小额贷款,从养十多只羊起步,滚动发展,脱贫致富。给村民杨英摔断大腿的妻子联系医院做手术治疗,还“一条龙”包了杨家的麦收任务。因此,许海标由当初的“蛮子”书记,变成了贫困人家的亲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许海标始终用饱满的热情,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为桥南村的脱贫致富默默奉献自己。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卉芷点评:“蛮子”书记许海标,用自己的热忱化解了隔阂、误解,用自己的担当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穷,将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中,将党的关怀传送给最基层群众。让人民满意的同志,才是真正的好官、好人。
孝老爱亲好人曹玉凤:嫁给残疾丈夫 照顾九旬姥姥
曹玉凤,女,汉族,中专文化,1994年11月生,农民,住谯城区观堂镇高杨村。
谯城区观堂镇高杨村流传着一段佳话,主人公名叫曹玉凤。2013年,曹玉凤借助网络结识了谯城区观堂镇高杨村王小楼自然村的青年李平。随着彼此的深入了解,两人成为了知心朋友,性格憨厚的李平将自己是一个下肢一级残疾,只能靠两只手支撑行走,外婆90多岁,体弱多病的家庭困境告诉曹玉凤之后,出乎意料的是,2014年底,曹玉凤毅然摒弃世俗偏见,选择了与李平结为连理。从此,她开始了照顾一老一小“专业护理”的艰难生活。
2018年夏天,九十多岁的外婆摔倒卧床不起,曹玉凤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没日没夜地在床前床后精心伺候。为使外婆不留下瘫痪的后遗症,曹玉凤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外婆按摩腿部、腰部,把外婆的吃喝拉撒、日常护理一个人全担起了。有几次,李平看到自己媳妇累得差点晕倒,心疼得坚持要请护工来帮助曹玉凤照顾外婆,可是曹玉凤说啥也不同意。她说:“为了外婆早日康复,我累点也值得。”经过曹玉凤不辞辛劳的照料,外婆的病恢复得很快。办理出院手续那天,病友、医生、护士都对曹玉凤赞叹地说:“这真是个值得人敬佩的姑娘,她丝毫不嫌弃只靠两只手挪动的丈夫,并且还担起了赡养外婆的责任,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爱心才能做到。看到曹玉凤,才体会到什么叫孝,什么叫爱。”曹玉凤的特殊家庭情况引起了观堂镇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按照程序,村委会为她家办理了低保,将她家纳入了贫困户,并进行危房改造五间。曹玉凤感慨地说:“社会那么多人关爱我们,我感谢政府,感恩社会,我要用孝心让外婆安度晚年,用爱心照顾好丈夫、子女,用智慧早日走上致富路。”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一个弱女子,几年如一日,曹玉凤为外婆、丈夫、女儿的无私付出,用千百年来感动亿万华夏儿女的拳拳孝举,诠释了人间的大爱之情,谱写了家庭的和谐乐章。
见义勇为好人刘海山:挺身跳入冰河中 救下落水女学生
刘海山,男,1968年12月出生,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蒙城闸管理处职工。
2018年11月1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蒙城闸,船闸管理操作员刘海山透过操作室的瞭望窗口,认真观察上游准备通过船闸的船只情况。忽然,他发现一女孩在水中挣扎,岸边有群众正拿着竹竿试图去捞。
眼看女孩在河水中浮沉,随时都有可能沉下去,刘海山立即从操作室跑出,边跑边向路边群众呼喊救人。来到岸边,顾不上深秋寒冷的河水,他随即纵身跃入河中,游到落水女子身边,将女孩往岸边拉。惊慌不已的落水女孩死死钳住刘海山,导致他无法使出全力。两人在水中挣扎了好几分钟后,刘海山才将她成功救上岸。上岸后,刘海山才知道,该女孩是一名在校学生,一时想不开才有了轻生的念头。在警察和学校老师到达现场,确定女子身体并无大碍后,刘海山才返回家中更换湿透了的衣服。事后,女学生的爷爷来到单位,当面掏出现金向刘海山表示感谢,被坚决拒收。“救人是我应该做的事。”刘海山希望老人能好好照顾孙女,别让孩子再受到伤害。据了解,刘海山是蒙城闸“上善若水”的一名志愿者,工作之余,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微薄之力。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点评: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方显英雄本色。刘海山在女大学生跳河轻生的危急时刻,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用担当的实际行动坚守着心中的善行义举。
助人为乐好人李博文:“热血汉子”为社会 支撑起一片“蓝”天
李博文,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亳州保安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利辛守押中心押运员。
2016年年初,李博文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参加阜阳蓝天救援队,一段时间后,他深深地爱上了应急救援工作,并与几位同伴一起自掏腰包,注册成立起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利辛县蓝天救援队,填补了利辛县此项空白。多年来,在李博文的带领下,该救援中心共参加各类大型应急保障26次,救助打捞39次,竖井救援2次。在蒙城县从竖井中救出一位老人,创造了全国罕见的竖井救援活体案例。李博文还带队参加了由县政协组织的2017《帮扶·救助大爱利辛行》活动,在全县23个乡镇开展防火防灾、防溺水、交通道路安全宣传等活动。义务开展“防溺水进校园”“防溺水进社区”安全教育164场次,免费发放防溺水手册161200余册,受益师生、群众累计达167000余人次。除此之外,还主动协助公安部门寻找走失群众168次、寻亲26次,寻物启事13次,失物招领15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蓝天人的承诺,为社会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卉芷点评:李博文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起蓝天救援队这家非营利公益组织,救好多人于危难,并积极参与安全宣传,为人们竖起了一面精神的大旗,支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