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先行官” 架起扶智“连心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yangwg9123

在涡阳县义门镇菜园村,教育扶贫联络员薛瑞雪正在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 张延林 摄

教学工作中,他们是老师、校长;扶贫工作中,他们是信息审核员、政策宣传员、扶贫措施对接员,通过协助镇村开展扶贫工作,发现和解决资助信息不准确、受助学生名单漏报、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架起了扶智“连心桥”。他们,就是活跃在最基层的教育扶贫联络员。

1月10日,我市“教育扶贫联络员”成功入围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正在公示。

扶贫路上的“多面手”

“来了,快,快屋里坐!”日前,利辛县望疃镇红旗村,50多岁的王凤美热情向前来走访的教育扶贫联络员目金军打招呼,并把他让进屋内。

“我家两个上幼儿园的孙儿都领到了就学补助金,共1600元,抵得上两亩地的收入了,这真得感谢目校长呀。”王凤美激动地告诉记者。

目金军是我市首批教育扶贫联络员之一,在前期走访和信息摸排中,他发现王凤美家的信息与国办数据库中有出入,就协助镇村扶贫工作人员重新核查、更正,很快,王凤美的两个孙子领到了就学扶助金。

在我市,像目金军这样的教育扶贫联络员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基层,协助镇村扶贫工作人员开展扶贫工作。

据介绍,在教育扶贫联络员制度未建立之前,教育系统发现,因农民外出务工、随迁子女较多、户主不在家等原因,孩子就学资助方面情况镇、村摸排有一定困难,勾选教育扶贫信息不够准确。基层学校在此方面信息准确率更高、更有优势。

于是,市教育局创新扶贫举措,于2016年初,在全国率先推行教育扶贫联络员制度,为每个村选派一名村小校长和一名业务骨干教师当教育扶贫联络员,协助镇村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信息审核、发放结果反馈等工作。

为了摸清、摸准扶贫底数,扶贫联络员利用课外时间和星期六、星期日赶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宣传国家相关助学政策,调查、核实资助落实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确保一个都不能错。在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家庭应该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勾选的基础上,教育扶贫联络员结合自己走访调查情况与扶贫局信息核实比对,以防止出现差错。

为了提高教育扶贫联络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全面落实“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的教育扶贫模式,我市还对教育扶贫联络员进行了岗前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部分县区还以学区为单位,自行组织扶贫联络员开展政策审核实地大演练。

如今,这些扶贫联络员已经不仅仅是只懂教育资助政策的校长和老师了,而是践行国家扶贫政策的“多面手”。

建档立卡学生家庭与数据库信息审核是否一致,资助是否到位,建档立卡家庭动态变化有没有及时变更,谁家孩子几岁了,读几年级,应享受何种资助……教育扶贫联络员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贫困学子的“自家人”

扶贫不光是送米、送面,尤其对人民教师而言,扶贫更是先扶智。教育扶贫联络员在发挥联络作用的同时,还送教上门,“扶学扶智”,为贫困家庭孩子进行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鼓励其发愤图强、立志成才,以“智”脱贫。

“我校八(1)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葛双磊一连几天没到学校上课,我得知此消息后,一方面打听葛双磊的下落,同时赶到葛双磊父母在涡阳县城打工的工地,见到了葛双磊的母亲及继父,经了解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葛双磊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不愿意继续读书,父母也不支持其读书,经多次做学生和父母思想工作,葛双磊终于回到学校。”涡阳县西阳学区教育扶贫联络员李建说。

原亳州经开区十九里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赵小俊(化名),因家庭原因无法正常上学。教育扶贫联络员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反馈给其学校,还给孩子买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并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鼓励其以“智”脱贫

在教育扶贫联络员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赵小俊又回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孩子的姥姥逢人就说:“我外孙爱学习了,女儿的病情也减轻多了,多亏了教育扶贫联络员,他们真是我们的亲人呀!”

“起初,很多群众有点不太相信我们,后来看到我们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再见面都热情得不得了,都把我们当成‘自家人’。”教育扶贫联络员李建说,贫困群众的心里,都有一杆秤。

教育扶贫的“先行官”

据悉,教育扶贫联络员主要承担信息共享、政策宣传、数据审核、结果告知、联系学校五项任务。该举措实施后,国家资助政策由学生就读学校负责落实,地方资助政策按学生户籍所在地,由县区通过扶贫联络员负责落实。

目前,我市共配备教育扶贫联络员2188人,实现全市1344个村、社区全覆盖。仅2018年,扶贫联络员就对全市1344个村、69581名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进行了全部筛查,共发现并协助镇村及有关部门解决了8200多人次资助信息不准确、受助学生名单漏报、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教育脱贫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最有生命力。”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成华说,扶贫联络员的身份是多重的,在学校,他们是老师、校长,扶贫工作中,他们既是践行扶贫政策的“多面手”、贫困学子的“自家人”,同时也是教育扶贫队伍的“先行官”。希望通过教育扶贫联络员制度,帮助贫困家庭激发“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近年来,我市教育扶贫工作因信息采集及时、准确、全面,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教育扶贫联络员制度多次被推荐在省内进行经验交流。

1月10日,我市“教育扶贫联络员”成功入围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在人民网和中国扶贫网进行了公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上榜的优秀扶贫案例。

“教育扶贫联络员制度是市教育局扶贫工作的新尝试,该制度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扶贫案例,这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做好扶贫工作,让扶贫政策的阳光照进每位贫困学子心中。”耿成华说。(徐靖 郭玉岩)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